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博主:NaiveNaive 10-02 179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投敵一念起,頓覺天地寬”,1941年3月25日,決定倒向軸心國集團的南斯拉夫攝政保羅親王,深深地松了一口氣

  此消息一出舉國嘩然,南斯拉夫能有今天,俄羅斯兄弟在一百多年間的幫助功不可沒

  而南斯拉夫居然會在蘇德戰爭開始的前一刻公然投敵,這種背信棄義的行為,無論是誰都不能容忍

  保羅親王對此並非毫不知情,他會在兄弟面前做出如此選擇,實是迫不得已

  蘇南的故事,還要從斯拉夫人講起,從血緣關系上來講,蘇聯與南斯拉夫完全談得上是一家人

  如國名所言,由塞爾維亞王國成長起來的南斯拉夫,其主體民族是生活在巴爾幹半島的南部斯拉夫人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斯拉夫女性

  而構成蘇聯人口主體的俄羅斯人與烏克蘭人,則都是東斯拉夫人中的一支

  這兩支斯拉夫人的名字前之所以有方向前綴,來源於公元六世紀民族大遷徙時的不同遷徙方向,單純從血緣上講,所有斯拉夫人都同根同源

  不過兩支斯拉夫人在遷徙之後的命運,卻不盡相同,東斯拉夫人在人口稀少的東歐平原建立了自己的國家,而南斯拉夫人南遷的巴爾幹半島,則已經存在著強大的政權

  當時間來到十九世紀,東斯拉夫人的國家已經成長為巨大的俄羅斯帝國,南斯拉夫人,則大多在奧斯曼帝國的統治之下

  擴張成性的俄羅斯帝國一直有遷都君士坦丁堡,建立第三羅馬的夢想,同時,他們也從未忘記在南方的親戚們

  在俄羅斯的國力漸漸超越土耳其之後,幫助南斯拉夫人統治巴爾幹半島,便成為了俄國人的目標

  1817年,在俄國人的幫助下,南斯拉夫人中的一支成功在巴爾幹地區復國,這便是塞爾維亞公國

  塞爾維亞在誕生之初,就作為斯拉夫人兄弟,承擔著俄羅斯帝國向南擴張的支點作用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今日的塞爾維亞地圖

  俄國在此後近一個世紀中,從未間斷對斯拉夫兄弟的幫助,在數代俄羅斯皇帝的努力下,塞爾維亞公國的領土不斷擴張,並於1882年成功升格為塞爾維亞王國

  隨著國力的提升,越來越強的塞爾維亞已經不滿足於從土耳其手中獲得土地,北方的奧匈帝國,也成為這個新生國家的擴張目標

  塞爾維亞與奧匈的敵對關系最終演變為了全面戰爭,而俄羅斯帝國則毫不猶豫地站在了自己兄弟的一邊,並引爆了第一次世界大戰

  一戰結束後,作為協約國的一員,塞爾維亞成功獲得了巴爾幹半島上,所有南斯拉夫民族統治的土地,並由塞爾維亞王國蛻變為南斯拉夫王國

  可是這一次厄運卻降臨到了他們北方兄弟的頭上,因為過早戰敗於德國人之手,俄羅斯帝國不得不面臨被肢解的命運

  且因十月革命帶來的意識形態轉變,本應作為協約國一員享受勝利的蘇俄,又成為了英法兩國的敵人

  不過南斯拉夫能走到今天,幾乎全都是俄羅斯兄弟賣命援助的結果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南斯拉夫王國

  因此在一戰結束後,蘇俄希望其一手扶持的南斯拉夫,能再一次發揮支點作用,成為他們的外交突破口

  這本應是順理成章的報恩,然而事情,卻並沒有俄羅斯人想象中的那樣順利

  1920年12月,仍處在內戰狀態的蘇俄政府,向南斯拉夫發去一封名為《兩國人民相互懷有好感和蘇維埃政府力求兩國關系正常化》的電報

  意圖通過喚醒兩國一百多年來的情誼,破解蘇俄被全世界敵視的外交絕境

  然而此時已成為巴爾幹霸主的南斯拉夫王國,卻認為由無產階級掌權的蘇俄會對自己進行意識形態輸出,並最終威脅到南斯拉夫的君主制度

  因此南斯拉夫王國政府直言“我們試圖與有親緣和兄弟聯系的偉大俄國人民建立聯系,另一方面又對現在的俄國制度有所懷疑”,並以此為由一而再再而三地推辭蘇俄的建交請求

  南斯拉夫人並非絕情,也不是不知感恩,在一戰結束後,各國的工人組織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蘇俄領導人列寧

  而將會在未來的某一天,徹底終結君主制的南斯拉夫共產黨,正是在南斯拉夫拒絕蘇俄建交請求的一年前,被吸納進由列寧領導下的第三國際

  蘇俄自成立伊始就從未停止對各國共產黨的資助,這些黨派的目標,也同樣是在活動國內建立無產階級政權

  因此即使蘇南兩國在血緣關系上彼此認可,意識形態也要求蘇俄不可能放棄對南共的支持

  其實不僅蘇俄在幫助南斯拉夫王國的反對派,南斯拉夫王國內部,也同樣寄居著大量蘇俄的敵人

  在俄國內戰中,白軍作為失敗的一方,有大量領導者出逃國外,斯拉夫民族的南斯拉夫王國,便是這些流民出走的重要目的地

  流亡南斯拉夫的白軍將領、以及前俄羅斯帝國駐南斯拉夫的官員們,共同構成了蘇俄在海外最大的反對派,這群人同樣也是在一戰戰前,堅定援助塞爾維亞的決策者

  同蘇俄以及後來的蘇聯的接近,對於南斯拉夫而言,本身就是對“恩人”們的背叛,而與蘇俄的敵對,也同樣是對兄弟的絕情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南斯拉夫王國地圖

  這種兩面為難的態度,讓南斯拉夫在蘇南關系這一問題上選擇躺平,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兩國國民都相信彼此之間親密無間,然而兩國高層卻都認為,建交一事永遠存在於不遠的將來

  可是蘇聯不同於俄羅斯帝國,即使南斯拉夫內部的蘇聯反對派已經掀不起什麼浪花,以意識形態立國的蘇聯,也不可能僅僅是看斯拉夫兄弟的面子,就停止對南共的幫助

  在二戰前,蘇聯對南共有意無意的援助,不僅導致蘇南建交的一拖再拖,最終,還帶來了另一個,極其嚴重的後果

  南斯拉夫共產黨自1921年,就因當局打壓而開始了地下活動,然而十幾年的打壓並沒能徹底消滅有蘇聯援助的南共

  等時間來到三十年代,南斯拉夫王國此時面臨的問題,已經不只有共產黨的威脅,同時還有日漸崛起的軸心國,對巴爾幹半島的野心

  為了遏制軸心國的擴張野心,此前敵視蘇聯的羅馬尼亞、捷克斯洛伐克、匈牙利等中東歐國家都與蘇聯實現了外交破冰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德國入侵捷克

  然而蘇南建交一事,卻依然是一拖再拖,隨著戰爭的臨近,局勢已經容不得南斯拉夫王國政府作壁上觀

  南斯拉夫最終選擇的答案令所有人都大感意外,1941年3月25日,南斯拉夫攝政保羅親王,宣布加入以德意日三國軸心為基礎的共同防禦系

  保羅親王本希望通過這一舉措避免納粹入侵南斯拉夫,因為南斯拉夫同蘇聯並不接壤,且南斯拉夫的全部鄰國

  此時都已倒向納粹陣營,投敵,已經是避免戰爭的唯一選擇

  然而對此無法接受的不只有蘇聯政府,也有南斯拉夫國民,在南斯拉夫人看來,與蘇聯之間的微妙關系都是家事,而倒向納粹就是不能容忍的投敵行為

  就在保羅親王宣布倒向納粹的第三天,年輕的南斯拉夫國王彼得二世在洶湧民意的支持下,宣布驅逐保羅親王,並決定更改南斯拉夫對於德國的承諾

  可即使他沒有明確表示反納粹,但德國卻依然覺得自己得到了戰爭借口,僅僅一周後,德國便聯合意大利、匈牙利以及保加利亞展開了對南斯拉夫的聯合入侵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南斯拉夫親王夫婦訪問德國

  這次莽撞的翻臉最終成為年輕國王的命運轉折點,南斯拉夫很快淪陷,並被法西斯陣營大卸八塊

  然而王國的滅亡卻給了南斯拉夫共產黨一個絕佳的機會,在此之前,南共已經進行了整整二十年地下活動,因為正統政府的存在,這些活動收效甚微,南共根本看不到掌權的希望

  隨著納粹的到來與國王的出走,淪為亡國子民的南斯拉夫人,此時急需有人能站出來,領導他們對抗納粹

  此時已成為南共總書記的鐵托充當了這一角色,宣布他將領導南斯拉夫人抵抗納粹

  與同樣亡於德國之手的波蘭與法國不同,南斯拉夫距離德國的核心區域較遠,且南共在此前擁有長達二十年的地下鬥爭經驗

  在獲得了南斯拉夫人民的支持與同盟國的援助之後,鐵托的地下抵抗活動可謂是有聲有色

  特別是在南斯拉夫右翼武裝“切特尼克”再次選擇背叛南斯拉夫,同納粹合作剿滅共產主義遊擊隊之後

  鐵托及其領導下的南斯拉夫人民解放軍和遊擊隊,成為了站在同盟國一方的南斯拉夫境內唯一的抵抗組織蘇聯前身賣血幫助塞爾維亞復國,為何南斯拉夫反而選擇倒向納粹?

  前南領導人鐵托

  此時的蘇聯終於同南斯拉夫站到了同一條戰線上,然而同盟國內部的博弈,讓這個兩個國家再一次擦肩而過

  當南共被認可為南斯拉夫境內唯一合法的抵抗組織之後,為了避免英美等國,懷疑蘇聯暗中扶持共產主義政權控制巴爾幹

  蘇聯在二戰中對南斯拉夫提供的援助極為有限,不過鐵托理解蘇聯的處境,同時南共的武裝部隊也足夠強大

  自1941年9月,鐵托連續領導粉碎了納粹對南共的7次大規模進攻,並在蘇軍反攻至巴爾幹時,獨自肅清了南斯拉夫境內全部的納粹殘軍

  1941年6月,南共領導下的“南斯拉夫聯邦人民共和國”宣布成立,這個國家由以塞爾維亞人為主體的南斯拉夫人構成,且與蘇聯擁有同樣的意識形態

  在鐵托與斯大林看來,互為彼此的蘇聯與南斯拉夫,終於能在一大段彎路之後,迎來一個美好的結局,作為兄弟國家共同面對即將到來的冷戰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