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老了,躺在病床上就會明白:最親的人只有這三個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我們都知道,生命是有限的,無論我們願不願意,我們都會隨著時間的流逝而變老,走向生命的終點。
這一路上,我們經歷了太多的風風雨雨,有些人和事已經消失在歲月的洪流中,有些人和事卻永遠留在了心底。
當我們老了以後,回首這一生,我們會發現,這個世界上最親的,只有三個人。
1.相濡以沫的伴侶
你還記得嗎?當初你們相遇的那一刻,你們相視而笑的那一眼,你們牽手走過的那一段路。你們曾經一起分享過歡樂與悲傷,一起面對過困難與挑戰,一起創造過回憶與奇跡。
網上有個投票:當你老了,回想一生最後悔什麼?
最終統計結果,得票數最多的一項占了57%:後悔沒有好好珍惜自己的伴侶。
有一句話說得好:“婚姻不是找一個完美的人,而是學會用完美的眼光去欣賞一個不完美的人。”
可是,到了老了才知道,幾十年的相知相伴,一起成長,共同經營婚姻,這樣建立起來的信任和懂得,才是最重要的。
世間最浪漫的事,莫過於少年夫妻老來伴。
隨著年紀增長,父母、兒女、兄弟姐妹都漸行漸遠,圈子會越來越小,日子也越過越淡。有陪自己走過漫長歲月的伴侶,能給你知冷暖的體貼,懂悲歡的默契。
你們參與了彼此的回憶,見證了對方的成長,在日積月累中形成了無法替代的了解和懂得。
2.自己的父母
遼寧錦州一位95歲的老母親,去探望她74歲生病的女兒。
雖然老太太已經彎腰駝背,步履蹣跚。可她還是緩緩地挪動到女兒的床前,艱難地俯下身去,溫柔地安撫著女兒:“沒事兒,媽來了。”說完,還在女兒的臉頰上親吻了兩下。
這一幕,讓無數網友感動不已,紛紛說隔著屏幕都能感受到老母親的愛意。常言道:“兒行千裏母擔憂。”兒女是父母心頭的肉,不管到了什麼樣的年紀,只要父母還在,子女就還有當孩子的權利。
即使你已經長大成人,已經有了自己的家庭和事業,可在父母的眼裏,你依舊還是那個需要他們照顧和保護的小寶貝。對你的唯一要求是平安健康,對你的稱呼一如既往,你永遠是父母眼中的寶貝。
馬爾克斯曾在《百年孤獨》中寫道:“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父母在世時,孩子鮮少會感到人世間的疾苦、畏懼生離死別。
倒並非是因為苦難會消散,而是父母總是如山一般擋在我們身前。直到有一天父母不在了,我們才不得不自己去擔去扛。或許年邁的父母,不再如從前一樣,能夠時時刻刻為子女遮風擋雨。
可那顆想要保護我們的心從未改變,任憑時光荏苒,也斬不斷父母的思念和牽絆。在這塵世間,最幸福的事莫過於:哪怕你已白發蒼蒼,仍有人把你當作孩童時的模樣;你想盡心盡孝承歡膝下時,父母雙親仍康健在旁。
3.不離不棄的自己
歌德曾說過:“我們雖可以靠父母和親戚的庇護而成長,依賴兄弟和好友,借交友的扶助,因愛人而得到幸福但是無論怎樣,歸根結底人類還是依賴自己。”
人這一輩子走到底,旁人只是錦上添花,最終的歸宿,其實是自己。如果凡事只想著依賴旁人,終有一天期待會落空;如果一生總想找他人做靠山,終有一天會無人可依。
年齡越大,越應該為自己積蓄能量,活成自己的靠山,成為自己的底牌。給自己留些養老錢。
體面的老年生活,需要金錢來做支撐。註重自己的健康狀況。身體有不舒服的地方,就去看醫生,別把小毛病拖成大病。平時也要積極鍛煉,每年定期體檢。
除此以外,還要調整好自己的心態,別再像年輕時那樣爭強好勝,不妨看淡得失,不生悶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