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毛新宇到上海醫院探望96歲恩人,埋藏76年的秘密真相大白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60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點右上方的“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還能及時閱讀最新內容,感謝您的支持。
1930年11月,楊開慧英勇就義。她和毛主席的三個孩子,因為各種原因,離開了湖南,去了上海。
在那個戰火紛飛的年代,沒有哪個地方是絕對安全的。幾年後,孩子們不幸走丟。
為了尋找他們,組織特意派出一對特工夫妻前去尋人。
然而,等一切塵埃落定後,夫妻二人深藏功與名。直到76年後,女特工才對毛主席的孫子、孫媳毛新宇夫婦,說出了隱藏多年的秘密。
毛新宇聽完,直呼:
“您是毛家的大恩人呀!”
那麼,這位女特工是誰,她和丈夫當年怎樣找到毛岸英兄弟幾人的?她的結局如何?
1935年秋冬時節,上海街頭的一處垃圾站前,一位年輕女子正朝著前方頻頻張望,似乎在尋找著什麼人。
那些年紀稍長的人,她並沒有過多關註。反而是只有幾歲的小孩子,讓她非常在意。
對於這群上海的流浪者們來說,她就是一個與周圍的環境格格不入的女性。
她穿著得體的衣服,身上幹凈整潔,姿態挺拔。如果眼神和別人對上,她也沒有閃躲。
這樣的人,怎麼會一連幾天來到垃圾站,而且在此處一待就是幾個小時?流浪漢們看不懂她,也不明白對方到底要做什麼。
她不說話、不聲張,非常低調地來,同樣非常安靜地走。
只是每次沒有找到人,她眼中失望的神色總是顯而易見。
她的任務,是尋找一對流浪上海街頭的兄弟。
他們的身份非常特殊,是黨內領導人毛主席的兒子,毛岸英和毛岸青。
不久前剛剛接到這個任務時,李雲覺得非常棘手,也十分著急。
毛主席拼盡全力地和反動派作鬥爭,將個人的生死置之度外。他為了民族和國家的未來而奮鬥,作為戰友,他們自然應該為他保護好孩子。
只是,上海這麼大,街頭巷尾的流浪漢這麼多,其中不乏家境貧寒或者無依無靠的小男孩。要想找到兄弟倆,恐怕相當艱難。
而且,自從顧順章背叛革命之後,上海的革命形勢異常嚴峻。
每一個地下黨員,都做好了隨時犧牲的準備。因為他們正處於敵人的包圍圈當中,舉步維艱。
毛岸英兄弟倆是名副其實的敏感人物,不僅我黨在找人,國民黨反動派同樣在尋找他們,想以此威脅毛主席。
因此,他們絕對不能大張旗鼓地尋找兩個孩子,更不能讓敵人聽見一點風聲。
正因為困難重重,挑戰多多,李雲才會覺得這個任務很難完成。
即便如此,她和丈夫、同為地下黨員的徐強同誌,也會竭盡所能,完成任務。
與此同時,她很焦慮,擔憂孩子們的安危。
一名具有大愛之心的女性,總是能夠共情別人的痛苦,她也一樣。
只要一想到兩個孩子現在正孤身漂泊,無依無靠,她就覺得十分心疼。
他們沒有足夠的自理能力,更沒有辦法養活自己,恐怕時常吃不飽飯,連晚上睡覺的地方都沒有。
孩子們小小年紀便沒了母親,好不容易在大同幼稚園安定下來,沒過多久卻又面臨變故。
現在,他們又吃苦受罪,李雲沒有辦法不擔心。
而她唯一能做的,是加快速度,盡快找到他們。
李雲夫妻二人準備雙管齊下,同步通過兩種方式來找人。
第一種方式,那就是動用自己的人脈資源。
他們找到了所有可以提供幫助的人,甚至還包括兩人在偽裝社會身份時結識的一部分工作夥伴,請大家留意一對正在流浪的兄弟。
當然,他們沒有暴露兄弟倆的真實身份,對外稱兄弟倆是前來投奔自己,又不慎走丟的親戚家的孩子。
至於第二種方式,就更加直接了,他們將危險拋置腦後,親自去流浪漢聚集的地方尋找。
李雲知道,人餓了,不得不到垃圾站撿東西吃。兩個小孩子沒有辦法掙錢買東西,只怕也會采用同樣的方式果腹。
所以,她才會專程來到垃圾站找人。可惜,幾天過去,她一無所獲。
直到1936年偶然有一天,李雲聽到路人提起,上海老西門的城隍廟,最近一段時間有人做善事。
他們給附近的流浪兒童和窮苦兒童免費施粥,吸引了許多孩子聚集。
她很激動,心想說不定毛岸英兄弟二人聽到消息,也會往城隍廟的方向去。
只要她跟著過去,說不定就能找到人。
抱著試一試的想法,李雲來到了城隍廟。
果然,她看到許多小孩子都在這裏排隊,等待著打粥吃飯。
密密麻麻的人群,讓她又沒了辦法。
這麼多孩子,臉蛋是花的,衣服是破的,說話聲音是聽不清的。手裏僅有一張幾年前的照片,孩子成長速度快,變化肯定不小,這讓她怎麼找?
就在李雲一籌莫展之時,兩個孩子對話的聲音傳到了她的耳朵裏。
非常明顯的湖南口音,讓她睜大了眼睛。轉過頭去觀察,這兩個孩子看起來應該是一對兄弟,而且年齡與組織上給出的信息完全符合。著實令人驚喜萬分。
李雲謹慎地走上前去,詢問兩個孩子來自何處,叫什麼名字。
見到一個陌生的女人,兩個本該天真單純的小孩子,此時卻非常戒備。
他們睜著眼睛,一句話也不說,靜靜地註視著李雲。
雖然現在她還沒有孩子,但或許未來的某一天,她也會成為一位母親。
孩子總能勾起她心底最柔軟的感情,讓她產生保護的欲望。
不管這兩個孩子是不是毛岸英兄弟倆,她都不能在與他們搭話之後,又對其坐視不管。
李雲簡單找施粥的老板打聽了一下情況,便把孩子們帶到自己家中,以防他們身份暴露,落入敵人之手。
為了進一步確定他們是不是毛家兄弟,她立即把這個消息報告給了上級馮雪峰同誌。
雖然兄弟二人不認生,願意跟著李雲走。
但一路到尾,他們仍然像之前那樣,關於身份的任何問題都不肯回答。
越是這樣,李雲就越懷疑,他們真的是自己和組織苦苦尋找的人。
畢竟普通的小孩子,很難有這麼強的警惕性和戒備心。
回家之後,她忙著給孩子們換下臟衣服,為他們洗臉擦身。
過程中,她沒有再多問敏感的問題,而是同聊起了他們在上海的生活情況。
弟弟有些緊張,也有些害羞,不肯多說話。哥哥倒是很有擔當,充當了弟弟的發言人,誠懇地回答這個對自己釋放了善意之人的問題。
一直到馮雪峰來,他們的話題都未曾終止。
見到馮雪峰這個陌生人,兩個孩子又重新緊張起來。
哥哥說:
“我們是從湖南來找人的,結果沒找到,我和弟弟只能流浪街頭。”
馮雪峰還想多問,被李雲給勸住了。
現在看來,沒有見到熟悉的人,兩個孩子是不可能說實話的。
馮雪峰讓李雲暫時先照顧孩子們幾天,自己則通過各種方式,成功與董健吾取得了聯系,把對方帶到了兩兄弟的面前。
見到熟悉的面孔,兄弟二人終於意識到,這是和父母一起奮鬥的人們,是值得信任的人。
他們終於坦誠了身份,表明了自己的身份,一個叫毛岸英,一個叫毛岸青。
幾經周折,李雲圓滿完成了任務。
他們第一時間向毛主席發去電報,把消息告訴了一個牽腸掛肚的父親。
毛主席身負重任,始終堅守在崗位上,沒有想過退縮。
但是,作為一名父親,他不可能不擔心身處險境的孩子。為了“大家”,他必須割舍對孩子的愛。
現在,他終於能放下心來,踏踏實實地繼續往前闖。
隨後,毛主席誠摯地對李雲等人表達感謝,和他們一同商議兩個孩子的安置之處。
國內政治局面不容樂觀,孩子們留下來,隨時有可能面臨危險,還會成為毛主席的軟肋。
李雲十分不舍,縱然只相處了短短一段時間,她卻一直發自內心地關愛這兩個孩子。
可她明白送走他們,是為了顧全大局。她和丈夫,同樣沒有精力與時間照顧他們。
這段緣分,她永遠不會忘記。
此後,李雲不自覺地留意著毛岸英兄弟倆的消息。
得知他們在蘇聯好好學習,回國之後也順利成長為了優秀的青年,她同樣為兄弟倆高興。
送走毛岸英和毛岸青,李雲把重心放回了地下工作上。
我黨與宋慶齡的關系一向十分密切與融洽,於是經組織安排,她成了宋慶齡的聯絡員,負責在黨組織和宋慶齡中間傳遞信息。
不過,李雲隱藏得很好,基本上沒有人知道她的真實身份。
期間,她立下了不少汗馬功勞。
她是黨組織培養的優秀女特工,長期潛心於隱蔽戰線,和丈夫一同為黨為國效力。
早在我黨反“圍剿”時,夫妻倆不顧生命危險,同國民黨心存良知的將領打交道,從而獲取敵人的作戰計劃,然後上報給組織,一定程度上減小了我方的傷亡。
別看她僅有20來歲,但非常有頭腦和勇敢,快速成長為一名出色的諜報人員。
此後幾十年的工作生涯中,李雲從來沒有向別人提起過1936年的那段經歷。因為她的所有工作過往,都屬於保密範疇。
她經受過嚴格的保密訓練,自然知道什麼事情應該說,什麼事情不能提。她始終記得入黨那天,領導說的要嚴守黨的秘密。
哪怕有人對她的過往感到好奇,鍥而不舍地詢問,得到的總是她含糊其辭的回應。
宋慶齡和李雲
1988年,組織告訴李雲,她當年的工作過了保密期限,潛臺詞是不需要再保密。
她依然沒有四處宣揚自己的功績,繼續低調地生活。
在她看來,自己沒有什麼了不起的,只是為了國家、人民做了一點兒微不足道的小事兒而已。
提及與毛岸英和毛岸青之間的那段特別的緣分,李雲總是感慨萬千。
曾親自參與尋找兩個孩子,見證過他們的警惕性,她相信他們一定會成長為父母期待中的模樣。
時間證明,毛主席的兒子,果然優秀,果然值得讓人銘記。聽聞毛岸英犧牲的消息時,她久久無法平靜,不敢相信這殘酷的現實。
對於李雲而言,這段經歷是她珍貴的記憶的一部分,並不是誇誇其談的資本。
另一邊,毛家人沒有忘記她的恩情。
2011年6月3日,在上海華東醫院住院的李雲老人,竟然迎來了兩位特殊的客人。
他們是毛主席的孫子和孫媳婦,毛岸青的孩子,身穿軍裝的毛新宇,以及其妻子劉濱。
毛新宇和李雲
先前,夫妻倆得知老人生病了,二話不說放下手裏的工作,從北京趕往上海。
進入病房之前,劉濱從丈夫口中得知了李雲的傳奇往事。她對這位優秀的女特工充滿了崇敬,也由衷的感覺到自己的今日之行十分幸運。
至於毛新宇,手中捧著一束鮮花。這束花,代表著他對前輩的敬仰,也代表著他們毛家對李雲的感謝。
見面後,李雲同毛新宇夫婦聊起了過去。
聽完,,毛新宇真誠且鄭重地說:
“當年要不是您,我的伯父和父親不知道會遭遇什麼,更沒有今天我站在這裏了。您是我們毛家的大恩人,非常感謝您的付出!”
當年被毛主席感謝,李雲已經感到很受寵若驚了。她認為找回孩子,是在完成黨組織的任務,是自己的本心所向。
作為一名黨員,服從命令是天職。不管組織交給了什麼樣的任務,不管有多麼困難,她都一定會排除千難萬險,達到目標。
作為一位善良且正直的女性,保護兩個年幼的孩子,讓他們免遭流浪之苦,這也是她的心願。
所以,毛新宇手中的那束花,她接了下來。但對方口中的“恩情”二字,她不敢接受。
從這位經歷過世事變遷的前輩身上,毛新宇也學到了許多為人立世的原則和品質。
2013年8月中旬,李雲老人在上海家中辭世,享年98歲。
至此,中央特科的所有傳奇諜報人員,與世長辭。
當初,若沒有像李雲等人一樣的情報人員不顧生死,傳遞情報,就沒有今天的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