普濟消毒飲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現在外感病越來越復雜,如果不能及時控制病情,可能引起肺部感染,發展成肺炎。
在金代和元代,誕生了四位中醫大師,被稱為金元四大家,其中有一位叫李東垣。李東垣家是當年的河北首富,因母親生病,百藥無效,最後病故,他痛恨自己不懂醫學,於是發奮學醫,最終學成,與師傅共創易水學派。他出山第一戰,就是戰瘟疫。
這次瘟疫當時叫大頭瘟。那一年氣候異常,頻發瘟疫,文獻記載:“泰和二年四月,民多疫癘,初覺憎寒體重,次傳頭面腫盛,目不能開,上喘,咽喉不利,舌幹口燥,俗雲大頭天行。”“大頭天行”,就是大頭瘟,主要癥狀是頭面腫大,脖子很粗。
當時疫情很重,“親戚不相訪問”,感染上了,大多會死亡。那時李東垣並未行醫,而是在做稅務官,當地縣令的侄子也病了,醫生們用藥無效。這時有人說,李東垣懂得醫學啊,讓他來試試?於是李東垣“遂處此方,服盡愈”,這就是普濟消毒飲,用藥之後患者很快就好了。
人們傳揚此方,無數百姓受益,後來人們又把這個方子刻在路口,讓四方百姓抄去,遇到瘟疫熱毒便可使用,人們稱之為“仙方”。
方劑組成
普濟消毒飲原方的大概劑量是:黃芩15克,黃連15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6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3克,板藍根3克,馬勃3克,牛蒡子3克,薄荷3克,僵蠶2克,升麻2克。我在使用的時候通常做些修改,變成黃芩15克,黃連9克,陳皮6克,甘草6克,玄參9克,柴胡6克,桔梗6克,連翹15克,板藍根9克,馬勃6克,牛蒡子9克,薄荷6克,僵蠶9克,升麻2克。
關於此方的方義,李東垣是這樣解釋的:“用黃芩、黃連味苦寒,瀉心肺間熱以為君;橘紅苦辛,玄參苦寒,生甘草甘寒,瀉火補氣以為臣;連翹、黍粘子(即牛蒡子)、薄荷葉苦辛平,板藍根味苦寒,馬勃、白僵蠶味苦平,散腫消毒定喘以為佐;新升麻、柴胡苦平,行少陽、陽明二經不得伸;桔梗辛溫為舟楫,不令下行。”
用於上焦熱毒壅結證
方中黃連用量比較大,這是為了破上焦熱結,我們可以根據具體情況來調整用量。此方可以用來治療各種上焦熱毒壅結證,癥見惡寒發熱、頭面紅腫灼痛、目不能開、咽喉不利、舌燥口渴、舌紅苔白兼黃、脈浮數有力等,現在常用於丹毒、腮腺炎、急性扁桃體炎、嚴重呼吸道感染、淋巴結炎伴淋巴管回流障礙等屬風熱邪毒為患的情況。
如今普濟消毒飲在中醫界廣為應用,很多中醫在治療外感熱證的時候,都會參考此方。有時將此方拆開,按照自己的思路重新組合;在遇到對證疾病的時候,也會按照原方使用。提醒大家,此方一定要在有熱證的時候才可以使用,方中大都是寒涼之藥,陽虛者慎用。而熱毒一旦解掉,就要換用其他平和的方子,不可長期使用這樣的寒涼之方。
有人可能會說,我患了感冒,立刻用這個方子,一定能快速解除病痛吧?
這是不對的,此方只是治療熱毒壅結上焦之證。這種熱毒壅結上焦,嚴格地說,只是感冒引起的後果,或者說是感冒的一個階段,就是嚴重熱證的階段。這種熱毒壅盛於上焦也可以出現在其他外感傳染病的發病過程中,比如腮腺炎等。此方並非感冒的通用方,要由診治醫生根據情況參考加減使用。
流感季節,看到醫院裏面每天數以萬計的患者,我時常會想到當年人們把李東垣的普濟消毒飲方刻在各個路口讓四方百姓傳抄的情景。方子是可以改變的,但李東垣的濟世救人之心,希望永遠刻在人們能望見的地方。
溫馨提醒:具體服藥事宜請就醫問詢,本文只做參考意見。
作者:羅大倫(中醫博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