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東備件庫真能撿漏?能,但千萬不要上頭

博主:NaiveNaive 10-11 122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7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說實話,小雷對京東奪寶島的印象還停留在當年帶有賭博性質的“一元奪寶”時代,所以當同事向小雷介紹自己再奪寶島低價撿漏的經歷後,小雷第一反應並不是“省了多少錢”,而是更直白的“京東奪寶島還活著?”。

  其實在整改後,現在的奪寶島“2.0”和京東的拍賣業務有點相似,只不過京東拍賣的覆蓋範圍更加復雜,采用的拍賣方式也有英式(加價)和荷式(減價)兩種。而奪寶島采用的是最經典的英式拍賣,所銷售的物品來源也更加單一:法拍和破產拍賣是不用想了,在奪寶島上能買到的大多數也都是京東備件庫或者倉庫中退回的二手準新商品。

  而這個備件庫,自然就是我們在奪寶島“撿漏”的主戰場。

  備件庫真能撿漏?

  在京東倉儲前置、售後前置的特殊銷售模式下,每天都有大量商品被調撥到各地的售前倉中,同樣地也有大量滯銷或臨期商品需要調出售前倉。此外京東自營商品特殊的售後機制,也導致京東手中會囤積不少準新成色的二手退貨商品。而這些產品的終點站自然是奪寶島。

  京東備件庫真能撿漏?能,但千萬不要上頭

  圖片來源:雷科技

  以奪寶島“備件庫”分類中的iPhone 15為例,按理說這種新款手機不存在滯銷的可能,所以奪寶島也在一旁列明了產品屬性:備件庫自營和9成新代表產品很有可能是所謂“7天無理由”退貨的手機,不多的庫存也可以佐證它的來源。

  不過不同於機制復雜、要提前繳納保證金、每次出價後還會小幅延長拍賣時間的京東拍賣相比,京東奪寶島的銷售機制顯然要精簡很多:參與奪寶島不需要提前繳納保證金,因為奪寶島報價時就需要直接支付100%的價格到奪寶島平臺,沒有成交也要等到第二天才返還。此外奪寶島報價也不會延長產品銷售時限,這也是奪寶島和京東拍賣最大的不同。

  京東備件庫真能撿漏?能,但千萬不要上頭

  圖片來源:雷科技

  為了不事先推高產品報價,有經驗的奪寶島玩家會參考產品的售價與歷史報價,卡著銷售時間結束的最後幾秒開出自己的真實報價。同樣以iPhone 15為例,盡管一開始擡價階段大家看起來像是撿了大便宜,但翻查產品歷史成交價格,原價5999元的iPhone 15最終5600元左右的價位成交,十次成交的中位價格為5745元。

  和5999元的原價相比,5745元的到手價似乎也賺到了便宜。但考慮到這些備件庫產品本質上是別人退貨後的二手產品,因幾百元的差價選擇品相未知的二手產品,這似乎就不太劃算了。更不用說在最近的10次報價中居然還有4次報價高達5999元。我們先不考慮其他電商平臺的“百億補貼”,光是用原價買“9成新”這一行為本身就讓人不解。

  對於這種原價買二手的行為,小雷的朋友阿強,一個曾在海外從事拍賣行業的奪寶島用戶向小雷分享了他的經驗:

  從機制上看,奪寶島的銷售機制和傳統拍賣有些類似,公布每次報價的特點也從一定程度上刺激了大家出價的欲望,提高了產品的曝光度和拍賣的競爭烈度。但因為奪寶島每次出價並不會延長銷售時限,這意味著真正有經驗的用戶只會在銷售時限的最後給出單次報價。

  對沒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奪寶島是明牌的拍賣;但對有經驗的玩家來說,奪寶島與其說是拍賣,反而更像是暗標。有經驗的玩家在心中已經有基本的價格預期,只要當前報價過線就會立刻放棄。但對於新玩家來說,競價機制可能會勾起他們的競爭心理,出於情感或衝動出價更高的金額,而不一定根據實際價值作出決策。

  用更簡單的話來說,那就是競價更容易“上頭”。

  不透明才是奪寶島的核心

  其實從奪寶島報價“最後五秒”的特點我們不難看出,像奪寶島這樣的銷售平臺,“不透明”才是最大的特點:不僅買家之間價格不透明,甚至產品本身都“不透明”。

  以京東備件庫為例,和電商平臺同源的備件庫直接調用了正常商品的詳情頁面,僅在商品說明處標註了商品無圖示贈品,以及模糊的所謂“備件庫9成新”。至於手機屏幕究竟有無劃痕,電池壽命是否健康,消費者在產品到手之前無從知曉。

  此外,由於備件庫商品的特殊性,京東並不會對這些商品進行詳細的完整性檢測,這也導致備件庫產品中“偷梁換柱”現象頻發:在備件庫筆記本電腦品類的評論區中,不少用戶都表示自己買到的筆記本有不正常的使用記錄,部分硬盤通電時間更是高達上萬小時,懷疑自己買到的“備件”被上一手買家更換了零部件。

  更不用說京東對備件庫產品實施極為有限的售後保障:

  退貨:7天質量問題支持退貨

  換貨:所售商品均不支持換貨

  維修:僅手機、平板、筆記本支持180天質量問題維修,鐘表(僅瑞表)支持90天質量問題維修

  從這個角度看,京東備件庫的商品和盲盒沒有區別。如果不是抱著撿漏的目的,有實物圖片確認商品狀況的閑魚、轉轉等二手交易平臺可能更有保障。更有趣的是,京東備件庫這一概念的興起,還真離不開閑魚等二手交易平臺。

  早在京東備件庫上線之前,不少閑魚用戶就已經從某些“個人賣家”手中買到了一些“箱說齊全”的準新產品了。這些神秘的“個人賣家”發貨地遍布全國,上架的產品品類也五花八門,從手機到破壁機、從電腦到行李箱,品種繁多但又毫無章法。沒錯,這些其實就是各地的備件庫以個人的名義出售“處理品”。京東備件庫真能撿漏?能,但千萬不要上頭

  圖片來源:雷科技

  事實上,即使京東已經開始在App中自營備件庫,但在閑魚等二手平臺上,我們依舊可以找到各備件庫上架的商品。而且比起緊張刺激的京東“奪寶島”機制,簡單明了的二手平臺交易說不定真能撿到便宜。

  那對於消費者來說,京東備件庫的意義究竟在哪?

  消滅備件庫的不是二手平臺

  事實上,無論京東自營的備件庫還是閑魚平臺的“個人賣家”,他們真正的“服務對象”從來都不是你我這樣的消費者,而是京東本身。無論線下賣場還是線上電商,退換貨、倉儲和物品損壞都是令人頭疼的存在。對京東這類物流前置、售後前置的平臺來說,處理品帶來的壓力尤為嚴重。

  從短期上看,備件庫的存在可以緩解倉儲壓力,同時某些競價上頭的新玩家也能為備件庫帶來意料之外的收入。但從長期來看,備件庫始終是將原價商品打折處理。因此在我看來,與其通過備件庫消化庫存,電商平臺其實更應該從源頭開始減少所謂“備件”的誕生。而在如何利用算法優化倉儲這件事上,京東其實有著豐富的經驗。

  在平臺發展早期,京東就將預測技術應用在圖書品類管理中。在應用初期,京東預測技術只用於幫助采銷人員預測銷量、自動補貨。但在經過多年的進化後,大數據算法預測已經應用到京東商城全品類的運營當中。根據2018年的數據,消費品類中已有超過80%的訂單由系統自動下單補貨。

  京東備件庫真能撿漏?能,但千萬不要上頭

  圖片來源:京東

  此外,現在也有越來越多的品牌開設“官翻店鋪”,仿照官翻的模式建立經銷商與品牌之間的通道,讓處理品進入有保障的官翻體系,這也是將“備件庫”規範化的方式之一。在國內已經跌至Others的三星就在多個平臺積極開設官翻店鋪,用翻新機來彌補自己品牌在中低價格區間的品牌競爭力。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