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博主:EmotionalEmotional 10-13 259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5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20世紀上半葉,內憂外患困擾著中國。興辦新式軍校,推動軍事革新無疑是涅磐重生的一劑良藥,而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就是其中的佼佼者。

  三者互有關聯,又自成體系,培養的大批軍官在中國現代史上書寫了濃墨重彩的一筆,至今道來,余味不絕。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1989年8月昆明·雲南陸軍講武堂

  強軍興國的辦學初衷

  三所軍校有著相似的辦學初衷。

  清末,清軍在與列強的對抗中,屢戰屢敗。清政府意識到編練新軍的重要性,計劃在全國設36個相當於師級編制的鎮,其中第19鎮位於雲南。新軍的建立,需要大量軍官作為骨幹。清政府規定:“各省應於省垣設立講武堂一處,為現帶兵者研究武學之所。”1899年,雲南講武堂的前身“雲南陸軍武備學堂”開始招生。1909年,雲南講武堂正式成立。

  保定軍校正式名稱是“保定陸軍軍官學校”,它的成立和袁世凱有著不解之緣。1901年11月,山東巡撫袁世凱接替病逝的李鴻章,任直隸總督兼北洋大臣。他在保定用幾年時間,訓練出了北洋六鎮。鑒於新軍激增和軍官不足的矛盾,光緒皇帝認為:“練兵必先選將,而將才端由教育而成。”1903年,袁世凱組建了“北洋陸軍速成武備學堂”,奠定了保定軍校的基礎。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相對於其他兩所軍校,黃埔軍校成立最晚。1917年俄國十月革命的勝利,讓孫中山認識到俄國革命的成功“是因為有了革命軍隊做革命黨的後援”。他產生了效仿蘇聯紅軍建立革命武裝的想法。1921年底,他在會見共產國際代表馬林時,提出“創立軍官學校,建立革命軍的基礎”等建議。

  1923年8月,孫中山又派蔣介石、張太雷等4人組成代表團,赴蘇聯考察黨務、政治和軍事。經過緊張的籌備,國民黨陸軍軍官學校於1924年6月16日在廣州黃埔長洲島成立,通稱“黃埔軍校”。三所軍校的建立,是中國軍隊走向現代化的重要標誌之一。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黃埔軍校

  風格相近的教學體系

  在教學上,三所軍校風格類似。

  雲南講武堂的教官大多畢業於日本士官學校,開設步、騎、炮、工四科。學生分成甲、乙、丙等三班,甲班和乙班學制一年,培訓對象是現役軍官,稱得上是在職培訓。丙班面向社會招收16至22歲、具有中等文化程度的學生,學制三年。

  保定軍校聘請外籍教官和日本士官學校畢業生為教官。學生學制2年,除分設步、騎、炮、工四科之外,增設輜重兵科。課程以學科和術科為主,輔以外文、漢文和算術等課。學科主要學習戰術、兵器、地形及築壘、交通等4科,術科掌握器械體操、刺槍、劈劍、馬術等科目。

  孫中山對黃埔軍校格外重視,強調以革命主義辦學。軍校下設政治、教授、訓練、管理、軍需和軍醫六部,以政治、教授和訓練為重點。政治部側重於政教、黨務和宣傳工作,教授和訓練註重軍事學科和術科的掌握和實踐。

  三所軍校以正規完善的軍事教育體系著稱,對提高軍官素質起到了不可低估的作用。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朱培德(1888年10月29日—1937年2月17日),字益之,祖籍雲南省安寧縣

  培養學生的數量不同

  三所軍校最直觀的區別在於畢業學生的數量差異。

  自1909年至1935年,雲南講武堂共培養8313名學生。僅丙班學生中,任將帥的就有49人。新中國的朱德元帥是丙班步兵科3期的學生,葉劍英元帥是丙班炮兵科12期的學生。另外,國民黨陸軍上將朱培德、王鈞、金漢鼎、唐淮源、範石生等人也畢業於講武堂。

  1912年10月12日,保定軍校正式成立。在辦學的12年間,共辦9期,畢業軍官有6500多人。中將以上將領多達100多人。抗戰時期,是保定軍校畢業生最輝煌的時期:23個集團軍中,有13人擔任集團軍總司令,35個軍團中,有14人擔任軍團長,90個軍中,有37人擔任軍長,而新四軍軍長葉挺、紅十五軍團正副指揮董振堂和趙博生也畢業於保定軍校。

  黃埔軍校在大陸共辦了23期,總校和分校累計畢業學生約18萬人,其中總校有52438人。黃埔軍校共培訓出了50多位上將以上高級軍官,無論數量還是質量,均堪稱一流。三所軍校畢業生中,不少人為中國民主革命建立了不朽功勛。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黃埔軍校修業證書

  獨樹一幟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氛圍上,三所軍校也風格各異。

  雲南講武堂采用“護國軍神”蔡鍔編寫的《曾胡治兵語錄》作為教材,深受學員歡迎,還被黃埔軍校作為教材人手一冊,列為“中國十大兵書”之一。保定軍校受德、日等強國的軍事教育影響,實行嚴格的遞進升學制。學員必須經過高小六年、陸軍小學三年、陸軍中學兩年的學習後,才能升入軍官學校學習。

  黃埔軍校成立初期,國共合作培養的前五期學員有7399人。新中國成立後,4位元帥、3位大將、7位上將、8位中將和12位少將出身於黃埔軍校。另據黃埔軍校教育長王柏齡回憶,在黃埔軍校的教官中,來自雲南講武堂占60%,來自保定軍校占20%。可以說,講武堂和保定軍校教出了黃埔畢業生。盡管風格不一,三所軍校培訓出一大批有血有肉的職業軍人。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王柏齡(1889—1942),字茂如,江蘇江都人

  各有側重的影響力

  三所軍校對現代史的進程,產生了不小的推力。

  韓國首任總理李範奭在1916年秋進入雲南講武堂12期求學,三年後騎兵科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朝鮮人民軍總司令崔庸健元帥和越南臨時革命政府主席武海秋也進過雲南講武堂,畢業後先後到黃埔軍校任教官。

  保定軍校畢業生普遍素質過硬、思想進步、行為激進,深受北洋軍事集團、國民黨中央集團和地方軍事集團的歡迎。由於彼此有同窗之誼,久而久之,在軍隊中形成了與“士官系”、“黃埔系”相抗衡的“保定系”。在“保定系”內部,因政治主張、隸屬關系和籍貫不同分化成不同的派別。

  在國民黨軍隊中,黃埔軍校畢業生以“黃埔系”自居,他們控制的“中央軍”是國民黨維持政權的主要軍事力量,被蔣介石視為“嫡系”。黃埔軍校師生在戰爭中表現出英勇無畏、甘於奉獻的“黃埔精神”,至今仍激勵著炎黃子孫為完成祖國統一大業、振興國家而奮鬥。影響中國現代史的雲南講武堂、保定軍校和黃埔軍校,有什麼異同

  ​上圖_ 蔣介石

  三所軍校中,雲南講武堂資格最老,保定軍校學制最嚴,黃埔軍校影響最大。1923年8月,保定軍校因經費不濟停辦。1935年,雲南陸軍講武堂被改編為“中央陸軍軍官學校昆明分校”,成為黃埔軍校的一部分。黃埔軍校在新中國成立前一家獨大,成為時代傳奇,築就青年夢想。

  作者:計白當黑 校正/編輯:莉莉絲

  參考資料:

  【1】劉繼興 《近代著名軍佼——雲南講武堂》

  【2】謝本書 《雲南講武堂對黃埔軍校有重要影響》

  【3】劉海艷 《中國共產黨與黃埔軍校的歷史淵源》

  【4】徐 平 《保定軍校和“保定系”》

  【5】金 錚 賓 斌 《略論保定陸軍軍官學校》

  【6】徐 平 《民國陸軍“三大系”》

  文字由歷史大學堂團隊創作,配圖源於網絡版權歸原作者所有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