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4國領導人齊聚北京,武契奇率先送上40億大單,一位特殊客人到場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6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當前經濟下行,美國帶頭搞經濟逆全球化,大興貿易保護主義,眾多西方國家緊隨其後,攪得國際社會不安寧。
而我國就是對抗霸權主義的逆行者,一句中國與世界的互動關系論斷,給全世界帶來一陣清風。
今年10月,普京、武契奇、佐科以及聯合國秘書長古特雷斯等,不約而同地來到了北京,他們為何事而來?
從去年大會後,主場外交的熱潮被人們津津樂道以後,中國的外交熱火朝天,似乎一直沒有停下。
2023年10月18日,“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在北京落幕,共有超過 170 多個國家或者組織代表參會。
短短兩天內,此次高峰論壇共舉行了 1 次大會、9 次論壇,外加一場企業家大會,共計11場,由此可見其規模宏大,與會人員眾多。
雖然會議密集,但是每一個參與國家代表的臉上,無不洋溢著笑容。
從“一帶一路”倡議提出至今,已經走過了十個年頭,十年櫛風沐雨,十年輝煌歷程,讓世界看到了中國的誠意。
從最初的基礎設施建設,為不少亞非拉國家建設鐵路等,都疏通著發展中國家的血管,中歐班列、中老鐵路等為經濟發展插上翅膀。
近些年,“一帶一路”的主色調悄然發生了變化,我們不僅要發展,還要發展得環保、綠色、先進,原先的基礎設施建設已經轉向了數字建設和綠色能源建設,卻依然保持著原來的方式,中國提供資金和技術,對合作的國家傾囊相授。
雖然我國的誠意與貢獻有目共睹,但仍有不少不和諧的聲音。許多西方國家公開指責該倡議是“債務帝國主義”“新殖民主義”等,以此抹黑中國。
事實果真如此嗎?答案顯然是否定的。
夏蟲不可語冰,蟪蛄不知春秋,西方國家顯然還沒有跳出自己的一畝三分地,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
對於這些老牌西方國家而言,“國強必霸”已經成了默認的底層邏輯,他們也都是這樣做的。
然而,中國有所不同,我國與世界息息相關,地區的發展和進步,其他國家的騰飛,同樣能給我國帶來發展的動能。
對於中國而言,國強必霸正如一個歷史周期率,歷史也證明了霸權必然會迎來衰落,攫取過多財富以肥自身,忽視協同發展是自取滅亡,只有跳出這個歷史周期率,才能找到大國的新出路,找到世界的新出路。
“一帶一路”實現了這一目標,即我國國強不霸,如源泉活水,帶動著其他國家發展,讓世界充滿發展的活力。
美西方國家從自己的視角出發,為了阻止我國發展,也曾出臺了合作倡議,對標“一帶一路”倡議。
美方提出的合作倡議,依舊帶有霸權色彩,卻根本沒有收獲到如同“一帶一路”倡議般的豐富碩果。
這又是為什麼呢?
其一,美國自顧不暇。美國國內危機此起彼伏,在沒有安定國內的情況下,還有嗷嗷待哺的烏克蘭和以色列,根本沒有精力去處理其他的事情。
究其根本,美國在最初提出倡議時,就沒有從自身的實際情況出發,只是逞一時之快,以期用經濟政治化、工具化,來打壓中國而已。
其二,美國“夾帶私貨”。這已經不是新鮮事,不論美國提供補貼,如“芯片法案”,還是其他形式的政策,如該倡議等,都有太多的隱藏條款。
最重要的是,加入了美國提出的合作倡議,也就意味著上了美國的船,這和“一帶一路”倡議,沒有政治色彩的特點有鮮明不同。
其三,政府缺乏主體性。美國的鐵路在俄亥俄州曾發生過一次汙染物嚴重泄漏的事故。
按理說,美國是發達國家,不至於鐵路都歪歪扭扭、破舊不堪?
實則美國政府缺乏主體性,像鐵路建設這類大型項目,不僅燒錢多,資金回籠的速度也慢,可能需要幾十年才能收回全部成本,因此社會資本對此壓根不感興趣,而美政府又缺乏大額資金進行建設,鐵路建設等就成為了吃力不討好的事情。
美方的合作倡議也是這樣,利益太小,社會資本不參與,而政府推動時又和資本逐利的目的相違背,自然就舉步維艱了。
“一帶一路”倡議在國際社會上沒有替代品,是獨一無二的,因此參與會議的所有成員國都與榮有焉。
趁著“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的機會,想和中國談合作的國家比比皆是,塞爾維亞就是其中之一。
“一帶一路”高峰論壇讓各個國家都收獲頗豐,俄羅斯總統普京破天荒地和匈牙利總理進行了會面。
自從俄烏衝突以來,俄羅斯和歐洲國家的對話通道幾乎全部失效,在公開場合也是“王不見王”。
但是這一次他們在中國的會面,意味著俄烏衝突的激烈程度將進一步下降,雙方有逐漸冷靜的趨勢。
另外,他們的會面也昭告了全世界,俄羅斯沒有被孤立,還是有朋友來往的。
這是政治上的意義,“一帶一路”作為經濟合作倡議,在經濟方面取得的成果要更多。
中國將幫助印尼建設該國最大的太陽能發電廠,接受了泰國陸橋項目的委托,與智利共同開展5g 建設等等,經濟合作項目不勝枚舉。
這些國家都對中國拋出了橄欖枝,想要借助中國的技術實現項目的正常運行,而我國也將受益匪淺。
今年 9 月,SWIFT 顯示人民幣在國際市場占有率已經達到了 3.7%,對比 1 月的 1.9%,增長了將近一倍。
塞爾維亞總統武契奇參與了此次會議,並向中國發出了價值 40 億歐元的巨額訂單。
這份訂單包括了兩部分,一是道路建設協議。這意味著塞爾維亞未來九成以上的道路都需要中國的技術支持;
二是價值 5400 萬歐元的高鐵購買協議。這 5400 萬歐元,折合人民幣 4.18 億,將全部用於購買中國的高鐵動車組。
塞爾維亞的訂單加起來的數額巨大,可見武契奇迫切地求合作心態。
中國講究待客之道,對塞爾維亞的誠意立刻給予回應,中塞雙方簽署的自由貿易協定,將對上千項商品免稅,此舉促進了貿易的互聯互通、共同發展。
來而不往非禮也,塞爾維亞信任中國,中國自然也會拿出誠意,在有來有往中讓中塞關系行穩致遠。
除了這些大名鼎鼎的國家以外,此次高峰論壇還來了一位“特殊的客人”,他是誰呢?
2021 年 8 月,阿富汗的塔利班政府占領了喀布爾,美國狼狽撤退,花費巨額資金支持的“共和國政府”一夕之間轟然倒塌。
9 月初,美國撤出阿富汗之後,塔利班政府在阿富汗建立起酋長國,凸顯了伊斯蘭特色。
雖然塔利班得償所願,成為了阿富汗政壇的主角,將美國徹底趕出了阿富汗的土地,但是“成功易,守功難”。
當時有不少專家都認為,阿富汗國內的戰爭不會輕易結束,它會再次成為大國博弈的戰場。
現在看來,當下的時局對阿富汗來說是一個不錯的結果,畢竟俄烏衝突等影響力更大的地區衝突,徹底帶走了美西方國家放在阿富汗身上的註意力,給了它緩衝的機會。
如此好的機會,阿富汗政府卻沒有好好利用。
塔利班在執政方面可謂漏洞百出。目前阿富汗政府內部已經完全被塔利班人員所掌控,排除異己、秋後算賬的情況非常嚴峻。
政府內部的人員配比和阿富汗的民族結構形成錯配,長此以往,也將造成政府和民眾的錯配,從而加劇官民撕裂。
而且,作為相當傳統的伊斯蘭國家,阿富汗不允許女性上學、上班,政府內部也沒有女性,這種現象不僅不利於解放生產力,更加劇了社會的不穩定性。
此外,塔利班政府還有一個最大的心病——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
由於在國際政治舞臺上出現得太少,塔利班政府根本不具有國際影響力,更遑論有朋友會幫助他了。
此次“一帶一路”國際高峰論壇,阿富汗商業和工業部部長阿齊茲也欣然到訪,更彰顯“一帶一路”開放包容的底色。
來者都是客,但願塔利班政府能真正肩負起政府的責任,治愈阿富汗的瘡疤,帶領全國人民走上幸福的康莊大道。
參考資料:
東西問·一帶一路丨鄭永年:共建“一帶一路”如何應對經濟逆全球化?——中國新聞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