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博主:小乖小乖 10-25 264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42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剛開始看《清平樂》這個劇的時候, 被服裝道具的精細折服, 但是劇情確實慢,不符合現在一般電視劇的節奏,大部分人是把電視劇當作快餐文化而娛樂的,這點應該明了。

  但是慢慢看了幾集以後,發覺每個細節都是後面劇情的鋪墊,細細體會才感覺出味道了。《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看到網上評論火熱,有談男女感情和父母感情的,有談歷史事實的,有談封建帝王的,有談演員演技和臺詞的,十分熱鬧。

  但是我提出一個基本的觀點,這是一部歷史劇,首先歷史人物和事實要基本上符合歷史事實,不能以現代的觀點來要求歷史人物,另外我們看到更多的是應該從歷史中發現我們現在的同等情景對比,給我們現在的生活以參考和指導。

  如果從這個基本點出發, 我發現《清平樂》是近年來一部好劇, 一部真正的歷史好劇。《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這部劇講敘宋仁宗這個帝王的一生歷程,從心理層面的細化描述是歷史劇中不可多得的敘事角度,前朝和後宮很多事情都沒有仔細描述進程,只是點到為止,然後主要描寫帝王的心思和處理方式,並不像一般的歷史劇那樣細致描寫一個時代的事件進程, 而是具體描寫宋仁宗這個人,這個帝王在一些事件中的表現, 突出了個人化的敘事角度,而不是一般歷史劇的宏觀敘事角度。《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我想這個可能是一個新的角度。

  如果說硬要給宋仁宗趙禎找一條貫穿全劇的主線的話,那麼還是他和皇後曹丹姝之間的婚姻。

  曹丹姝起初被朝中大臣聯合舉薦推上國母之位,卻因“貌醜不至惑君”的不實流言,使得仁宗在大婚當夜上演“新郎不見啦”鬧劇。《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後來仁宗親眼見到皇後本人當即被對方明麗端莊的脫俗氣質所吸引,又在以後的相處過程中,逐漸感受到對方知書達理外更為難得的顧全大局的大氣持重、能文能武的過人才情和遇事冷靜應對的果敢堅毅,越發欣賞和傾慕。

  而曹丹姝曾經對仁宗趙禎的“匆匆一瞥”便成“一眼萬年”,從此對仁宗芳心暗許,既有著萬分敬仰的無限崇拜,又飽含少女懷春的情真意濃,婚後更是一心為仁宗排憂解難,忠貞不二。

  帝後二人明明就是這般彼此欣賞、互相愛慕,卻為何始終隔閡叢生、心有嫌隙,在情感上沒法錦瑟和鳴?即使一世“相守朱門裏”,卻只落個“半生疏離”的惆悵情傷,直叫眼巴巴守在電視機前的CP粉們大呼虐心。《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有人說這原本就是一場從利益出發的政治包辦婚姻,不和諧不足為奇,誠然,古代帝後的婚配問題,大多與當朝的政治環境、千絲萬縷的權力制衡關系脫不了幹系,少了尋常百姓婚姻之中的純粹和簡單。

  但梳理帝後二人相識相知的情感脈絡,橫亙在兩人之間始終放不下的芥蒂、不斷頻發的誤會、彌合不了的嫌隙難道僅僅甩過於厚重的政治枷鎖嗎?

  答案不盡然,我們不妨從新婚之夜鬧劇後帝後二人的第一次見面來一窺端倪。

  仁宗第一次見到皇後本人,“皇後貌醜”的不實傳聞便不攻自破,他也瞬間被眼前這位輕顰淺笑、盈盈佇立的紅妝佳人所深深吸引,滿臉掩飾不住的驚喜和心動。《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通透聰慧如皇後,又怎會沒有察覺?但皇後卻依然放不下大婚當夜被放鴿子的屈辱,表面上不失禮儀地對仁宗下逐客令,將自己一腔熱切的兒女情濃和朝思暮想深藏於心底不露痕跡。

  而仁宗明明十分動心卻也只是隨口編了個幌子,便不再對新婚之夜的逃婚舉動多加解釋和挽回,帝後之間隔閡的種子就這樣被埋下了。

  畢竟一方是開國功臣的孫女,家世顯赫又頗有才情,也曾鮮衣怒馬、巾幗不讓須眉,這份驕傲與身俱來;而另一方更是貴為天之驕子、一國之君、一呼百應,後宮粉黛佳麗三千,何須走下神壇,對區區一個大臣們舉薦的女子放下身段、掏出真心?《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這一次僵局的形成確實不難理解,但若是在紛繁復雜的前朝事宜和勾心鬥角的後宮狗血頻發的彼時,次次以如此態度面對誤會和隔閡,每每礙於身份和禮制,借著傲氣端著架子、擺著臉子、強撐面子,都期待對方過來主動低頭示好,久而久之,難免不會讓疙瘩越結越大、嫌隙越生越多,終將陷入死局,將彼此越推越遠,造成無法彌補的遺憾。《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因此,在我看來,兩人沒有主動卸下身份地位的枷鎖和強勢倔強的傲骨,不懂放下姿態和面子、學會低頭,就難以真正地去消弭誤解、向彼此敞開心扉,這也是兩人心結遲遲難以解開的原因之一。

  試問,曹皇後倘若能放下傲骨、學會低頭,主動冰釋前嫌,將深藏心中的仰慕之情訴於仁宗,且在協調後宮諸事、盡顯母儀風範的同時,多在夫君面前展現自己柔情似水的一面,又何必“入夜重門靜”、守著人後數不盡的孤獨和落寞,過盡繁華卻只能空嘆光陰迅忽、年華易逝,“痛飲一場訴離話”?《清平樂》帝後CP: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

  仁宗若能在與皇後探討國政家事之余,適當放低姿態、懂得智慧地彌合,主動補償之前的誤會並向皇後明確傳達想要靠近和憐惜的心情,少以國君威嚴而多以夫君姿態將自己滿腹的欣賞之情傳遞給對方,又何必唏噓“浮生長恨歡娛稀”,而冀望“來生不做籠中鳥,識卿於初無疏離”呢?

  放不下身段和面子的婚姻終究無法圓融,你不退讓、我亦不服軟的僵局只能使雙方無法真正交心,無法真正實現雙宿雙飛。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