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高大權在握,發動政變殺害秦二世,為何被秦三世輕而易舉誅殺?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9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說到趙高就不得不說秦朝,畢竟秦朝之所以迅速滅亡和趙高有著很大的關系。是他玩弄秦二世胡亥於股掌之中,驕橫專權,結黨營私,實行苛政,導致百姓負擔日益沈重,猶如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最終激起了民眾反抗。
然而趙高卻不知悔改,並且隨著權力的逐漸擴大,趙高的野心也在不斷膨脹,先是陷害除掉了丞相李斯,後來甚至連給予他權力的正主胡亥都不放在眼裏,竟然在群臣朝賀時“指鹿為馬”,公然戲弄秦二世。並借此機會,清洗在朝堂上反對他的“聲音”。
通過“指鹿為馬”事件,趙高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為此逐漸產生了染指帝位的想法。繼“沙丘之變”不久後,趙高又發動“望夷宮之變”,派人逼死了秦二世胡亥,然而在群臣無聲地反抗下,趙高並沒有如願以償實現他的“皇帝夢”,而且僅僅過了五天後,趙高就被秦三世子嬰誅殺。
為此產生一個疑問:手握大權,幾乎成為“太上皇”的趙高為何會被秦三世子嬰輕易誅殺呢?
原因其實很簡單,獨攬軍政大權,一心想做“皇帝夢”的趙高已經被野心和欲望蒙蔽了雙眼,從而忽視了勢力微乎其微的子嬰,甚至可以說趙高壓根就沒有將子嬰當回事,畢竟秦王子嬰只是他推上位的一個傀儡而已。然而正是基於這一因素,秦王子嬰憑借智慧和謀劃,最終設計誅殺了趙高。
那麼趙高作為秦始皇身邊的一名近侍宦官,他是如何掌握朝政大權,又是如何殺害丞相李斯,逼死秦二世胡亥的呢?
這一切就要從秦始皇最後一次東巡說起,在公元前210年秋,兼並六國,威震天下的秦始皇嬴政開啟了人生中最後一次巡視全國的旅程。
秦始皇此次巡遊的主要目的是為了祭祀上古時期的舜、禹二帝,順便返程時,在沿海尋找一下徐福口中所謂的蓬萊、方丈、瀛洲三座仙山。此次去程很順利,秦始皇一行人先後到達過湖北、湖南、安徽、江蘇等地,對沿途經過的山川河流進行了祭祀,並和之前巡遊時一樣,再次在山上立石碑贊頌功德。
不過返程時卻很不順利,不僅沒有在海中尋找到所謂的仙山,回程行至山東德州平原縣時,秦始皇還染上了病,而且病情日益加重,行至河北邢臺廣宗縣的沙丘平臺時,秦始皇最終因病重不治而駕崩。
然而秦始皇去世不久後,其身邊的近侍趙高就慫恿丞相李斯和他的小公子胡亥設計發動了一場政變,不僅假借秦始皇之命,用矯詔賜死了大公子扶蘇,還逼死了秦始皇生前的心腹愛將蒙恬。
由於秦始皇臨終之前曾專門給長公子扶蘇留下了一道遺詔:“以兵屬蒙恬,與喪會鹹陽而葬。(《史記》)”,意思就是讓扶蘇將駐守在北方長城的三十萬大軍交給大將蒙恬管理,然後即刻趕回秦都鹹陽主持自己的葬禮。
然而秦始皇的這一舉動刺激到了其身邊的近侍中車府令趙高,雖然此詔沒有直言讓公子扶蘇即位,但秦始皇所表達的意思已經很明顯了。而扶蘇若是繼承了帝位,成為秦朝的二世皇帝,那趙高的個人地位則會不保,中車府令一職將會被他人所取代。
“書已封,未授使者,始皇崩。書及璽皆在中車府令趙高所,未授使者。”《史記》
趙高自然不願意看到這樣,由於留給長子扶蘇的遺詔還沒有交給使者時,秦始皇就病逝了,於是趙高就私自扣押了這道詔書。並在時機合適時找上了自己負責教導小公子胡亥,因為趙高和胡亥的關系更為親近,若是胡亥繼承了帝位,不僅不會對他的地位造成影響,而且還更有利於他。
經過一番勸說,胡亥同意了趙高擁立自己即位的謀劃。不過要想促成此等大事,還需要得到丞相李斯的幫助和支持才行,畢竟李斯位高權重,又是開國元老,在朝中的威望很高。於是趙高針對李斯貪戀權勢富貴的弱點進攻,在趙高又一番勸說下,丞相李斯也向他妥協了。
“高乃與公子胡亥、丞相斯陰謀破去始皇所封書賜公子扶蘇者,而更詐為丞相斯受始皇遺詔沙丘,立子胡亥為太子。更為書賜公子扶蘇、蒙恬,數以罪,其賜死。”《史記》
之後趙高與兩人暗中商議,將秦始皇留給長公子扶蘇“治喪即位”的遺詔銷毀,同時又偽造了兩封矯詔:一封假稱丞相李斯在沙丘接受了秦始皇的遺詔,立小公子胡亥為太子;另一封則是羅列罪狀,賜死第一順位繼承人長公子扶蘇,以及輔佐扶蘇,掌握兵權的大將蒙恬。
得到扶蘇自殺的死訊後,趙高等人便帶領巡遊車隊從九原直道趕回秦都鹹陽發喪即位,擁立小公子胡亥登基稱帝,沙丘之變至此完成。
“趙高為郎中令,任用事。”《史記》
胡亥成為秦朝的二世皇帝後,就任命幫助他即位的功臣趙高擔任了郎中令一職,那麼郎中令是個什麼官?權力有多大呢?
郎中令屬於“三公九卿制”中的“九卿”之一,是秦廷中央行政機關的高級官員,僅比丞相、太尉、禦史大夫這“三公”低一級,主要職責是掌管宮廷警衛工作。不過不同於負責皇宮防務的衛尉,郎中令是皇帝身邊的侍從護衛之官,而衛尉的主要職責是宮門防務,以及宮內防務,並不直接保護皇帝的個人安全。
雖然郎中令和衛尉都位列九卿,但郎中令和皇帝要更加親近一些,而且職責更多,權力要更大一些。郎中令屬下不僅有負責保衛工作的郎官、禁衛軍統領,還有負責議論的大夫,以及接受群臣奏事、賓客迎送的謁者,主要職責還有宣讀策書、勸諫得失、宮廷飲食,以及郊祀之事。
除了主要職責外,郎中令還有很多其它職責,比如:征討屯戍、以皇帝使者身份對官吏進行封免、主持參與皇帝的喪葬活動,以及舉薦官員、典校圖書等。雖然郎中令的主要職責是保護皇帝、以及內宮門戶,但負責掌管的事務很多,實際權力很大,不僅是皇帝的貼身侍衛首領,也是皇帝身邊的秘書長。
而且趙高擔任郎中令後,由於經常在宮中服侍秦二世,外加老師和“從龍功臣”這兩層身份,於是成為胡亥身邊最親信的決策者。而且胡亥為了尋歡作樂,還將朝野大事交托給了趙高代理,因此趙高擁有大部分的決斷之權,初步掌握了秦廷執政大權。
隨著權力的擴大,趙高的野心和欲望不斷膨脹,不再滿足於九卿之一的郎中令一職,開始將目光轉向三公之首,也就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丞相之位。雖然按秦制有左、右兩個相位,但並無空缺,右丞相是馮去疾、左丞相是李斯,為此趙高產生除掉李斯的打算。趙高陷害除掉丞相李斯
由於秦二世將朝政代交給趙高處理,不再上朝,趙高便利用自己經常侍奉在秦二世身邊處理政務的機會,故意讓李斯在秦二世玩得正盡興時通知他上奏。目的就是先離間秦二世與李斯之間的關系,畢竟李斯也是“從龍功臣”,又貴為丞相,李斯所奏,秦二世多少還是要聽的,趙高要想對付李斯,自然沒有對付其它官員那麼容易。
“趙高常侍中用事,於是待二世方燕樂,婦女居前,使人告丞相。夫沙丘之謀,丞相與焉,而丞相貴不益,此其意亦望裂地而王矣。”《史記》
在趙高反復幾次使壞後,秦二世果然對李斯的態度發生了轉變,開始厭煩李斯。接著趙高便趁機故意危言聳聽,陷害李斯,說什麼丞相李斯也參與了沙丘密謀,事後地位卻沒有得到提升,想要割地封王,其長子李由擔任三川郡守(秦國東進中原設置的第一個郡,堪稱諸郡之首,又屬於戰略要地),卻和“強盜首領”有書信往來等等。
“具斯五刑,論腰斬鹹陽市,與其中子俱執,夷三族。李斯已死,二世拜趙高為中丞相,事無大小輒決於高。”《史記》
在趙高不斷抹黑陷害下,秦二世逐漸對丞相李斯產生了懷疑,最終下令將其查辦,並交給了趙高處理此事。之後的結果就不用想了,即便李斯和其子李由沒罪,趙高也會編造羅織,將李斯父子的罪名坐實,最終李斯被處以具五刑,和次子一同腰斬於鹹陽集市,並被誅滅三族。
李斯死後,趙高如願以償地坐上了丞相之位,並且秦二世還將朝中大小事務全都交給趙高處理。趙高發動望夷宮之變,派女婿閻樂逼死秦二世胡亥
此時趙高徹底掌握了朝政大權,朝中事無巨細都由他決斷處置,幾乎成了“太上皇”。而野心不斷膨脹的趙高漸漸地連秦二世都不放在眼裏,開始產生了取代秦二世稱帝的想法。
不過趙高擔心群臣不服,於是就先做了一個“指鹿為馬”的實驗,看看朝中有哪些大臣會迎合他,又有誰反對,然後暗中將說“鹿”的官員治罪,為此朝堂上只剩下畏懼趙高的官員。
這時秦軍主力被項羽擊敗,大將王離被擒,章邯又率軍投降。而劉邦也率軍攻破武關,由於秦在藍田還有大軍駐守,以及秦都鹹陽也有守衛部隊,劉邦便派人暗中聯系掌權的趙高作為內應,約定滅亡秦宗室後,在關中分地稱王。
趙高擔心秦二世知道此事後會發怒誅殺自己,便以生病為由不去宮中侍奉。而胡亥因為“關東盜賊”的事情開始對趙高產生了懷疑和不滿,這讓趙高更加害怕,於是決定先下手為強,畢竟從地位上講,胡亥是君,趙高是臣,胡亥一句話就能置趙高於死地。
“高懼,使郎中令(趙高之弟趙成擔任)為內應,詐為有大賊,令樂召吏發卒,至望夷宮殿門,麾其兵進,二世自殺。”《史記》
趙高與其弟郎中令趙成和女婿鹹陽令閻樂暗中商議制定了“弒君”計劃,先讓趙成在宮中做內應,散布有盜賊打來的謠言,然後讓閻樂征集士兵攻打秦二世居住的望夷宮,在閻樂的不斷逼迫下,最終秦二世胡亥自盡而亡。
秦二世死後,趙高便從胡亥身上取下玉璽佩戴在自己身上,然後召集文武百官和宗室公子,意欲登基稱帝。朝堂上的文武百官雖然懼怕趙高,但都低頭不從,哪怕是之前奉承討好他的官員,趙高的“皇帝夢”就這樣被群臣以無聲的反抗而破滅。
“高引璽而佩之,左右百官莫從。立公子嬰為秦王。”《史記》
趙高見群臣不答應,只好改變想法,將玉璽交給了出身王室的公子嬰,擁立其即位。子嬰雖然即位,但他明白自己只不過是趙高推出來的一個傀儡罷了。
“子嬰即位,患之,乃稱疾不聽事,與宦者韓談及其子謀殺高。齋五日,高使人請子嬰數輩,子嬰不行。高上謁,請病,因召入,令韓談刺殺高於齋宮,三族高家以徇鹹陽。”《史記》
子嬰也擔心趙高會再次作亂,找機會除掉自己,於是便以生病為由不上朝處理政務,並且與宦官韓談和兩個兒子商議如何誅殺趙高。子嬰表示:“我借口生病不上朝,趙高必定會親自來宮中詢問病情,到時我們就趁機殺死他。”。
之後趙高派人入宮詢問病情,都被子嬰以病重為由應付,五日後,趙高果然親自入宮探視,子嬰便將其召進寢宮,然後命宦官趁機刺殺趙高,手握朝政大權的佞臣趙高就這樣被子嬰輕易誅殺。隨後子嬰誅滅趙高三族,在鹹陽集市示眾。
手握朝政大權的趙高最終被秦三世子嬰輕易誅殺並滅族,只能怪他太過大意,認為子嬰不會給他造成威脅,從而因忽視被子嬰輕易除掉,當然趙高之死也是他咎由自取的結果。
不過子嬰即位四十六天後,劉邦就率軍抵達鹹陽城外的霸上,然而文武百官都不抵抗,無奈之下,子嬰只好攜妻子和兒女向劉邦投降,秦朝宣告滅亡。不久後,項羽抵達鹹陽,殺子嬰與秦宗室之人,徹底滅亡了秦朝。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歡迎點贊、評論、關註,謝謝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