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著蒙古國的面,普京把話說清楚了,與中國合作前,先把障礙掃清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5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普京,一個霸占熱榜的男人,一個背著國際刑事法院通緝令的總統。
他在10月17日以參加“一帶一路“高端峰會為由來到中國,既是大事,普京卻有在大會開始之前會見了蒙古總統,決心清掃與中國合作的阻礙。
普京要掃清的障礙是什麼東西,這和蒙古國又有什麼關聯?
自從俄烏之間爆發了軍事衝突之後,以美國為首的北約成員國以及歐洲各國紛紛終止與俄國已經達成的天然氣貿易,北溪管道的被炸,更是直接斷掉了俄國向歐洲輸送天然氣盈利的最後一點希望。
沒有了歐洲的經濟來源,俄國豐富的天然氣只能成為滯銷產品,但好在俄國的身邊有一個“不結盟但可以合作無上限”的中國。
其實,中俄之間的天然氣和石油貿易在多年之前就已經開始,在蘇聯解體、俄羅斯獨立之後的1994年,兩國便已經開始了輸送天然氣管道建設的對接工作。
經過勘探、預估、談判,最終在1997年11月時,當時的俄國總統葉利欽在北京簽署了一系列的備忘錄文件,開啟了兩國之間的天然氣貿易進程。
從2010年開始,俄國多次和中石油等“國字頭”公司進行簽約,達成了多項石油、天然氣的購買合同,同時也在薩哈林到海參崴搭建了一條俄羅斯遠東地區主要經濟來源的天然氣管道。
經過十幾年的經貿往來,中國和俄國之間的天然氣貿易已經建立了良好又穩定的合作關系,尤其當北溪管道被炸之後,在俄國內部已經形成了經濟合作還要看中國的普遍認識。
根據俄國社會調查機構去年的一份調查結果顯示,俄國百姓中有55%的人認為中國才是俄國最穩定最有力的經貿合作夥伴,當然還有一部分依然對美國和歐洲等西方國家的經貿合作保持樂觀態度,只不過這部分人群的比例不過17%。
2022年,我國從俄國購買的天然氣達到了39億美元,但截止到2023年7月時,購買總金額就已經達到了39億。隨著天氣的逐漸變冷,預計今年的總成交額度將會超過去年30%以上。
就我國目前從俄國購買的能源數量來看,已經超過了俄國向北約國家出口的總量。
雖然兩國並沒有對外公布天然氣的售價,但是根據相關數據能夠推測出,俄國售賣給我國的天然氣售價應該是美國售價的四成甚至更低。
這不僅僅是表明俄國迫切地需要得到中國的大額訂單,通過對比往年的產量來看,俄國是準備把能夠生產的天然氣全部供應給我國。
今年3月,在中俄的高層接觸中,俄國方面就已經表示“中俄之間的經貿合作已經達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普京同樣也在與我國簽訂了兩份聯合聲明之後,表示俄國將會持續為中國提供價格低廉、質量過硬的石油產品,並且稱在2030年之前,將會給中國提供至少1000億立方米的天然氣和1億噸以上的液化天然氣。
僅從普京表達的態度就可以看得出來,俄國的確是將與中國的油氣貿易當做了長期穩定的合作夥伴。
那麼,根據中國現有的市場情況,從俄國購買的那樣大量天然氣和石油,有必要嗎?
答案是肯定的,不僅需要,而且以中國市場現有的情況來看,還是不夠的。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我國在未來的20到30年裏,天然氣的使用情況將會保持每年20%到40%的增長率,而我國本土能夠產生的天然氣並不能夠滿足我國日益增加的相關需求,以至於我國常年需要從國外大量進口天然氣。
以2020年為例,當年澳大利亞向我國進口的天然氣就達到了400億立方米,只不過我國和澳大利亞因為政治事件造成了近乎斷根的縮水。
我國雖然有大量的需求,但是俄國想要增大天然氣和石油的輸出,則需要加大輸送設備的建設,於是俄國與我國又增加了一條“西伯利亞2號”。
然而,這條將於2024年開始建設、預計每年能夠輸送500億立方米天然氣的“西伯利亞2號”管道,卻並沒有直接從俄國到中國,而是從蒙古的境內穿過,這又是為什麼呢?
雖然這一次“西伯利亞2號管道”的建設主體是中國和俄國,但是實際上這個項目的提出方卻是俄國和蒙古。
早在2014年俄國就已經穿過哈薩克斯坦共和國把天然氣管道架設到中國的邊境上,那一條管道的名稱就叫做“西伯利亞力量”,這條管道就是那一條管道的“新增版”。因為蒙古看到了俄國對我國輸出天然氣的“剛性需求”,所以便向俄國提出了新架設的“西伯利亞2號”管道要通過蒙古的想法。
眾所周知,蒙古的地理位置十分特殊,是夾在中俄兩國之間的緩衝地帶,是一個就連外海領域都沒有的內陸國家。
蒙古曾經屬於我國的領土,在元蒙時期以及明清時期,蒙古是不分內外蒙古的,始終都是中原政權的藩王領地,歸屬於中央政府統一管理。
但是自從武昌起義之後,清政府對於全國各地紛紛揭竿而起的革命黨已經自顧不暇,更沒有心思照顧蒙古地區。
而這時候的沙俄早已經迫不及待地實施了侵吞我國土地的行動,不僅花費大量資金收買蒙古貴族,而且還給蒙古提供了大量的武器裝備,讓蒙古貴族以及一些僧侶成立了所謂的“大蒙古國”,宣布脫離當時的中華民國。
但是讓蒙古貴族們也想不到的是,剛剛“獨立”不久,沙俄就在內部的革命和外部的歐洲戰場的內外因素下變得焦頭爛額,蒙古“皇帝”懼怕北洋政府的威勢,主動取消了獨立。
不久之後北洋政府中被稱為“小扇子”的徐樹錚更是趁著沙俄內部十月革命的時機率兵挺進庫倫,重新掌握了蒙古地區的兵權和管理權。
然而,軍閥混戰的民國政府無暇顧及蒙古,日本和俄國趁機而入,盡管張作霖也曾經出兵搶奪管轄權,但因為日本的幹預,讓被稱為東北王的張作霖也無功而返,民國政府只能眼睜睜地看著蒙古再次獨立,成為“民主共和國”,繼而長時間成為蘇聯的附庸。
在第二次世界大戰中,蒙古成為了蘇聯堅定的支持者,近70萬頭牛、500萬匹軍馬、數百萬張各式毛皮,當然還有更多的黃金礦產以及十多萬蒙古人直接到蘇聯部隊中成為蘇聯戰士。
當蘇聯成為二戰後的世界霸主之後,蘇聯對蒙古的態度卻發生了改變,不僅強制牧民改變生活方式,而且還對蒙古人的信仰進行了“抹殺式更改”,把回鶻文字改成俄國人的西裏爾文、強制把成吉思汗的畫像換成了斯大林、大量屠殺宣傳蒙古文化的喇嘛,直接造成當時蒙古的總人口銳減4%。
經過蘇聯的一翻操作下,蒙古的領導人幾乎都從蘇聯的高等學府中“鍍金”,政治體系和國家發展完全依靠蘇聯,就連礦產的開采離開了蘇聯的技術工人都無法運轉。
1991年蘇聯解體,從蘇聯中脫離出來的國家都已經自顧不暇,就更沒有人有精力去管蒙古的死活,俄羅斯也為了發展國家把大量的對蒙古援助撤回,其中不僅有技術人員,還有蒙古政府中的專家、顧問。
蒙古因為長時間依賴蘇聯而變得人才枯竭,俄國專家的撤走直接導致蒙古的政府停擺、工廠停工,國家經濟直接陷入倒退狀態,迫不得已的蒙古只能“重操舊業”過起了牧羊牧馬的生活。
它用了兩年的時間進行“國家治理”,但卻把國家治理成為比馬裏還要窮的“特困戶”。
這時候蒙古不得不放棄他們曾經一度膨脹得自以為強大的自尊心,放棄了蘇聯的社會主義體制改成擁有多個政黨分擔百姓指責的總統議會制國家,同時也選擇了美國曾經使用的“休克療法”。
但是蒙古人卻不知道,他們曾經的“主子”蘇聯就是死在了休克療法上。
毫不例外地,蒙古的改革並沒有起到效果,不過卻讓蒙古發現了自己土地下面的礦產能夠變成財富,他們腳下的煤礦、石油、銅礦還有鉬礦、磷礦等稀土資源都讓蒙古的經濟快速回暖,甚至在2011年時以亞洲GDP增長量第一的“傲人戰績”重新得到世界經濟的矚目。
不過,也正是因為蒙古突然的暴富,讓本屬於國家的資產變成了寡頭賬戶中的余額,整個國家的政治導向也一直都在中國、俄國甚至美國之間到處搖擺。
簡單來說,在蒙古的政治中,曾經在很長時間都是“有奶便是娘”的狀態,也就是誰能給蒙古帶來資金,誰就是“盟友”。
疫情暴發時,蒙古用牛羊作為對中國提供防疫物資的回報,而且還表現出極大的善意。
但是當中國宣布對稀土出口進行限制時,蒙古又在與美國副總統哈裏斯會面之後準備對美國出口稀土、對法國出售能夠提煉出核材料的鈾礦。
雖然蒙古無論是陸路還是空路都要經過中國和俄國的境內,這些貨品並不能輕易獲得我國的過境批準,但蒙古的這種拆臺行為卻是對我國造成一定的影響。
那麼,俄國又為什麼要把天然氣管道穿過這樣一個政治方向不明確的蒙古呢?
俄國架設天然氣管道的目的,就是要獲得利潤,這是毋庸置疑的事情。而俄國與蒙古一直都存在的若即若離的政治關系,也一直都是不可否認的事實,所以俄國這一次要把天然氣管道從蒙古境內穿過的決定,很大的因素上就是因為俄國需要從這一條能給蒙古帶來利益的管道中,繼續拉進和蒙古的關系,以確保蒙古不會被美國利用。
從政治方向來看,缺錢已經要紅了眼睛的蒙古如果突然得到美國的大量資金“援助”,從國內很可能會產生大量的親美勢力,雖然蒙古的國力孱弱、軍隊也可以用“拉胯”來形容,但是對於已經和烏克蘭作戰兩年之久的俄國來說,在背後增加一個蒙古也是會讓他頭疼的問題。
但是如果能夠通過天然氣管道讓蒙古獲得一定的利益,那麼這種名正言順的獲利方式將會把親美勢力的苗頭壓下去,這樣對於俄國是最好不過的結果。
從利益方面來看,如果管道是直達我國,不僅要繞路東北,而且這條管道只是單方面給我國提供,一旦我國後期減少用氣需求,對於俄國來說還是會帶來一定不穩定性。
但是如果能夠增加一個蒙古,即便我國停止需求,在中途的蒙古也會有可能成為一個潛在的客戶。
不過對於我國來說,在管道中途增加了一個政治方向不明確的蒙古,在很大程度上是帶來了一定不確定性,一旦蒙古在中途掐斷了管道就勢必會造成我國的天然氣供應短缺問題。
蒙古的加入,是中俄管道項目的最大不確定性,我國也很可能因為蒙古的加入而放棄這樣一個項目。所以俄國如果想促成這個項目,首先要解決的就是蒙古在政治方向的安全和穩定,這才有了普京親自“敲打”蒙古總統的這一次會面。
根據相關報道顯示,普京對於呼日勒蘇赫這一次只提到了兩件事:一件事是老老實實和中國做生意,另一件是加大力度和俄國做生意。普京的意思很直接同樣也很明顯,就是給蒙古施加壓力,讓他知道俄國對於這條管道的重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