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了?知道真相的人都再也不敢憋了

博主:NostalgiaNostalgia 10-29 172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大家有過這樣的經歷嗎?正在上課、開會或者堵在高速公路上時便意突然來襲,

  由於沒辦法馬上解決,只能憑強大的意誌“憋回去”,有時候憋著憋著便意就直接消失了,後面也不會再想上廁所。那麼問題來了,大便是如何產生的?那些被“憋回去”的大便,最終歸屬是哪裏呢?

  便意是如何產生的?

  我們攝入食物經過口腔咀嚼後進入人體,在唾液澱粉酶的作用下會初步消化,然後通過食管進入胃部。胃內的胃酸和消化酶再次消化剩余的食物,之後通過蠕動將食物推進小腸。在小腸中,食物中的營養物質會通過血液運往全身,而剩余沒有被消化和吸收的食物殘渣最終便形成了糞便。

  當糞便對直腸造成一定的壓力時,便會刺激直腸壁的壓力感受器,帶來一定的神經衝動,這個衝動傳遞到大腦後,便會產生排便的感覺。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了?知道真相的人都再也不敢憋了

  被憋回去的大便,最後都去哪了?

  當出現便意後,到底拉還是不拉,通常都可以受到人們的大腦中樞控制的:

  假若當時的情況是合適的,大腦中樞就會發出信號提示“可以拉了”,此時腹壓就會增加,結直腸部位順勢收縮,肛門外括約肌舒張、內括約肌開閘,糞便就會從人的肛門部位排出;假若情況不允許,大腦中樞則會提示“不可以拉”,此時肛門外括約肌肉群就會用力收縮,把糞便憋回到乙狀結腸,便意也會隨之消散。

  所以,那些沒有被排出來的糞便,最終是會返回到人的結腸內的。

  經常憋便,會對身體產生哪些影響?

  前面提到了,那些被人們憋回去的大便,是會在人體內經歷這樣一個過程的:從直腸部位返回到結腸,當糞便回到結腸的時候,裏面的水分會被重新吸收利用,這會讓糞便變得更加幹硬,久而久之,就容易引發便秘的問題。

  因此,如果一個人長時間有憋便的習慣,腸道蠕動反饋就會愈來愈遲鈍,最終可能會導致頑固性便秘。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了?知道真相的人都再也不敢憋了

  此外,憋便還可能給身體帶來以下的傷害:

  第一,增加罹患心腦血管疾病的風險

  被憋回去的大便會變得愈發幹硬,再想排出體外時可能會“很費勁”。過度用力會增加腹部壓力,使得交感神經變得興奮,血壓水平升高,這一變化對於存在心血管病變的中老年患者而言,意外風險系數極高,分分鐘會引起心源性暈厥。

  第二,提高腸癌等疾病的發生風險

  糞便沒有及時排出,在腸道滯留的過程中,其中的硫化氫、氨等成分,及大腸桿菌、螺旋體等等的病原體都可能會反復刺激腸道粘膜,進而提升結直腸癌等疾病風險。

  什麼樣的排便頻率及狀態,才是健康的?

  由於受到年紀、飲食結構、體質、器官機能、生活習慣以及一些全身系統性疾病等因素影響,每個人的排便次數及頻率都會有較大的差別。

  臨床醫生一般認為,人一日排便的次數≤3次,沒有拉稀、便血等問題,屬於健康正常的;而每個星期有≥3次,便量也相當,也不算便秘,屬於健康正常。換句話說,一個健康正常人,每個星期的排便次數,可以是3次到21次不等。憋回去的大便都去哪了?知道真相的人都再也不敢憋了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