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博主:NaiveNaive 10-30 229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4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在古代的時候,官員上朝的時候幾乎都會穿官服,為了顯示與百姓的不同,也為了彰顯官員的權威,官服更是無法缺少和避免的。

  在中國古代的服飾制度中,官服的存在更是反映封建等級制度的縮影。官員們的品級不同,相應的官服也就不同,自然而然連官服上的圖案也不同,所以說通過官服上的那些圖案和花紋,我們間接能看出中國古代官員的品級制度.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明朝身穿官服的六品文官鷺鷥胸背圖

  那麼,如何從官服判斷一個官員的職位等級大小呢?他們所穿的官服上都是一些怎樣的圖案與花紋呢?

  至於官服的出現,源自遠古時期。對於遠古時期的原始社會,文明發展程度不高,氏族部落中等級分明,等級高的人才能享有一部分的特權,例如穿衣服。因此為了展示享有特權人的等級和權力,有虞氏也就是黃帝的曾孫,創制了官服,也就是說部落首領可以穿衣裳,而衣裳也就是特權地位的另一種體現,從而就形成了官服的雛形.

  在《周易》中有記載:“黃帝、堯、舜垂衣裳而天下治,蓋取諸乾坤。”後來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漸漸地從部落首領才能穿衣裳變成穿特定的衣裳,這種衣裳就是官服。

  受一開始制衣材料的限制,官服也經歷了從皮、革、絲、麻到棉的發展歷程,隨著手工藝的發展和制衣工藝的進步,官服也由一開始的簡陋樸素到了精致華美。等到後來,官服上的圖案和花紋也漸漸多樣化,後來的官服更能從圖案和花紋上判斷所穿之人的官位大小和等級。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人騎圖》元代畫家趙孟頫所畫,畫中是一位身穿官服執鞭騎馬的唐代官員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挾彈遊騎圖》是元朝書畫家趙雍創作,畫中是一位身穿烏帽朱衣的士人

  最初的官服可以作為判斷官員等級大小的依據來自於官服的顏色,唐宋朝的朝服最為明顯。

  隋文帝統一全國之後,南北文化漸趨融合,服裝就成了融合的代表產物。唐代的官服吸收了東西周乃至漢與魏晉之風,嚴謹端莊又兼帶飄逸,精致華貴。不同品級的官員,有相對應的官服。經過621年到674年五十多年的改革之後,唐代的官服制度基本上確立。

  首先在顏色上,三品及以上的官員穿紫袍官服,四品官員要穿深緋色的官服,五品官員淺緋色,六品官員穿深綠色,七品官穿著淺綠色官服,八品官深青色和九品官穿淺青色。

  唐代詩人杜甫的《徒步歸行》中說:“青袍朝士最困者,白頭擡遺徒步歸。”這裏面的“青袍學士”指的就是八九品官員這樣的閑職。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身穿官服的唐朝宰相 杜正倫(?-658年)

  後來在文明元年,八九品官員從深青色和淺青色改成了碧色,這是為了防止與上品官員的官服混淆而做出的改良,也從中可以發現唐代時從官服顏色規定而看出的等級嚴格。

  唐代官服除了顏色不同外,腰帶飾物也不同。基本上是從上品到下品官的腰帶顏色是:玉-金-銀-鍮石。

  至於花紋圖案,文官繡對禽,武官繡對獸。據《輿服誌》記載從“諸王”到“金吾衛”各有千秋,飛禽走獸,無所不有。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宋朝 文官服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宋朝 纏枝花卉金帶

  而宋代的官服三品以上穿紫,五品以上穿朱色,七品以上綠色,與唐代相似,九品以上穿青色官服。

  與唐代相比,沒有在顏色上太過於繁瑣,而是采用三品一色。

  但在花紋上卻不是按照三品一級來的,一二品官員官服上是龍,三四五品是山水,五品以下則是花鳥。宋代的官服制度甚至影響到宋代命婦的穿著。婦女的服裝服色要服從丈夫的官服服色,各命婦都有袆衣、褕翟、鞠衣、朱衣、鈿釵禮衣和常服等官服種類,不同場合有不同的穿戴。在飾品佩戴上,命婦佩戴的花釵,寶鈿和秀翟等,也隨品級而減少。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明朝身穿官服的五品官員 (文官)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明清時期一品武官官服上的“補子”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明清時期一品文官官服上的“補子”

  等到了明代,明代的官服恢復漢族傳統服飾,制作更加精美,並且開始繡有大塊的補丁,補丁也稱“補子”。

  在顏色上,一品到四品官員可以穿緋袍,五品到七品要穿青袍,八品九品及一些閑官則穿綠色的官服。

  在花紋圖案上,“補子”則鮮明的展示出了官員的等級,據《明會典》記載:

  公、侯、駙馬和伯爵等圖案是麒麟和白澤.

  文官繡禽,一品是仙鶴,二品繡錦雞,三品是孔雀,四品是雲雁,五品白鷴,六品鷺鷥,七品鸂鶒,八品九品是黃鸝和鵪鶉。

  而武官要繡獸,不像文官那麼復雜,不像文官那麼復雜,一品一圖案,武官則是一品二品繡獅子,三品四品繡虎豹,五品熊羆,六品和七品繡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馬。

  雜職繡練鵲,風憲官官服上則是獬豸。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清朝官服上的麒麟像

  古代官服上的圖案都是什麼,如何區分出官職大小

  上圖_ 清代紫色官服阿魚藻紋布料

  清代的官服也受明代官服上“補子”的影響,上面也繡有“補子”但是相比於明代卻小一點簡單一點。

  由於清代的文制武原則,文官上面繡的“飛禽”地位要高於武官的“走獸”。

  一品文官補子圖案為仙鶴,二品文官補子圖案為錦雞,... ... ,八品是鵪鶉,九品文官補子圖案是練鵲。

  武官則是一品補子圖案為麒麟,二品武官圖案是獅子,... ... ,七、八品武官補子圖案都是犀牛,九品武官圖案是海馬。既借鑒了明代又在此基礎上進行了創新。

  官服除了可以作為辨別官員品級的依據以外,大都代表了當時所處時代的制衣手工藝的最高水平,具有較高的藝術價值和欣賞價值。

  文:瑞秋

  參考資料:《周易》《徒步歸行》《輿服誌》《明會典》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