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博主:小乖小乖 11-03 195

温馨提示:这篇文章已超过33天没有更新,请注意相关的内容是否还可用!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2023年7月,剛剛度過百歲生日的國際問題專家、前美國國務卿基辛格先生來華訪問,並受到了我國的熱烈歡迎。

  作為上個世紀中美關系“破冰”的關鍵性人物,即便已經退休,但是基辛格作為美國外交界最頂級的外交官,其影響力至今依然廣泛的存在於美國深層政治力量中。而隨著基辛格此次訪華,他在十多年前所寫的一本著作—《論中國》,也再次引起了中國網民的激烈討論。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這本書中,基辛格以外交為線索,深入分析了中國自1949年之後外交戰略思想的變化。在基辛格看來,標誌著中國外交獨立的真正事件,其實並非中華人民共和國的成立,而是朝鮮戰爭的結束。

  此外,基辛格還在書中提到,朝鮮戰爭中最大的贏家毫無疑問是中國,但最大的輸家卻不是美國,而是蘇聯。

  朝鮮戰爭是美國自一戰以來,首次在親自下場的情況下沒有打贏一場戰爭。但是基辛格為什麼會認為朝鮮戰爭最大的輸家不是美國而是蘇聯?這種說法有無道理?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論中國》一書中,基辛格先生摒棄了軍事層面的單一視角,而是從外交和國際戰略兩個層面對朝鮮戰爭進行了重構和分析。在基辛格的筆下,我們也能夠從一個比較新穎的角度,去重溫那段蕩氣回腸的歷史。

  朝鮮戰爭始於1950年6月25日,這一階段是朝鮮對南韓一面倒的碾壓態勢。直到 9月15日,美軍自仁川登陸,這才拯救了差點被消滅殆盡的李承晚政權。

  美軍的介入,令朝鮮戰爭的形勢急轉直下。短短一個月的時間裏,朝鮮軍隊一敗再敗,戰火很快就燒到了鴨綠江附近,我國邊境地區的老百姓,也遭到了美軍飛機的轟炸。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由於美國無視我方的警告,10月下旬,第一批誌願軍入朝,偉大的抗美援朝戰爭正式打響。

  以上的三個時間點,是朝鮮戰爭前期的三個重要標誌。可是,美軍仁川登陸這麼重大的一場軍事行動,它其實不是美國政府精心謀劃之後的決策,而是麥克阿瑟為了賺取政治資本的一次豪賭。

  提起麥克阿瑟,似乎人們對他最深的印象就是他五星上將的名號,但其實麥克阿瑟的誌向從來都不在戰場,而在政壇。

  早在1940年,麥克阿瑟就有意作為共和黨的候選人去競選美國總統,可是當時的他在政界還只是個新人,沒有什麼突出的政績,最終在黨內終選中,麥克阿瑟敗於杜威之手。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這一次的競選失敗,讓麥克阿瑟開始另辟蹊徑,曾任西點軍校校長的他,選擇了另一條競選道路。那就是投身軍界,以戰爭英雄的身份參與總統競選。

  事實證明,麥克阿瑟的這個選擇是英明的,美國贏得了二戰勝利之後,麥克阿瑟個人的威望也達到了頂峰。在當時的共和黨內,杜威、艾森豪威爾、麥克阿瑟三個人是毫無爭議的三巨頭,任何一人都有可能代表共和黨參加總統競選。

  令人啼笑皆非的是,野心勃勃、準備在1948年美國大選中大幹一場的麥克阿瑟,最終卻因為自己青年時期的吸毒史被美國媒體扒出,而被杜威利用,逼迫他退出了最終候選人的競爭。此次競選失利,也讓麥克阿瑟備受打擊。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看到這裏,想必讀者朋友們就能夠明白,美國仁川登陸,其實是失意的麥克阿瑟為了給自己積攢政治資本而進行的一次軍事冒險。在美軍仁川登陸之前,杜魯門政府甚至都不清楚美軍的具體謀劃。

  麥克阿瑟天真的以為,蘇聯忙著在歐洲對抗馬歇爾計劃的擴張,自然無法抽身援助朝鮮。

  至於中國,在狂妄的麥克阿瑟眼中,此時的中國還沒有被他放在眼裏。只要能夠打下朝鮮,那麼他就有足夠的政治資本,在1952年再次競選美國總統。

  從這個角度來看,朝鮮戰爭中美軍雖然投入了上百萬的兵力參與作戰,但是其博弈的焦點卻一直在戰場之外。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戰爭爆發初期,杜魯門無力掌控“天高皇帝遠”的麥克阿瑟,只能任其擴大戰爭規模。可隨著誌願軍接連三次戰役的勝利,杜魯門終於有機會撤掉麥克阿瑟。

  可笑麥克阿瑟機關算盡,本想攜朝鮮戰爭的勝利回國參與總統競選,最終反而葬送了自己的政治生涯。

  在這之後,美國在朝鮮戰場的戰略重心明顯發生了變化。麥克阿瑟一直想吞並整個朝鮮,讓半島統一,而李奇微卻只想把戰線控制在三八線附近。

  這其中有兩個原因,一是誌願軍的強大戰鬥力,讓美軍根本無力打下朝鮮。二是杜魯門政府此時依舊把戰略重點放在歐洲,對亞洲只想著維持原狀即可。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談完了美國,接下來討論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獲得了什麼。出於一個職業外交官的素養,基辛格在討論中國的收益時,依然沒有重點從軍事層面去論述。

  誠然,身上貼著“落後國家”標簽的中國,在抗美援朝戰爭爆發之初,世界上沒有幾個國家看得起中國。

  他們對中國的印象還停留在四十多年前的晚清身上,認為中國只不過是個任人宰割的羔羊,可隨著朝鮮戰爭的結束,新中國用輝煌的戰績,讓國際社會不得不重新審視自己,就連蘇聯,也對中國在朝鮮戰爭中的表現感到“不可思議”。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基辛格看來,1949年新中國宣告成立時,盡管從主權上來說,新中國廢除了早年間列強逼迫中國簽訂的所有不平等條約,完成了獨立。

  可實際上,中國並沒有得到國際社會的承認,中國的外交方針也會受到蘇聯的壓力和影響。綜上種種因素,中國在此時其實算不得擁有完全的獨立自主。

  這個現狀,一直持續到次年10月。當誌願軍入朝,並通過三次戰役解放了漢城,與此同時,蘇聯對於中國的影響力也在逐漸減弱。

  在基辛格看來,中國在朝鮮戰爭中有兩個非常重要的收獲。其一是民族自信,自鴉片戰爭以後,進入到封建王朝末期的清政府被西方列強任意宰割,長久的半殖民半封建的統治下,中華民族的向心力和凝聚力也在持續下跌。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清末時期,中國人自卑到了何種程度?我們有許多文人甚至覺得漢字與儒家文化才是導致中國苦難深重的根本原因,主張“全盤西化”,廢漢字、棄長袍、吃西餐。

  種種在今天的我們看來非常離譜的觀點,在當時的中國思想界一度廣為人推崇,其根本原因,就是當時慘烈的現狀讓我們的民族自信、文化自信下跌到了最低點。

  這個現象,在抗美援朝取得勝利後徹底消失不見。抗美援朝的勝利,對於當時的中國人民來說是極為震撼的。

  前清朝海軍總司令、北洋政府總理、92歲高齡的薩鎮冰老人在得知誌願軍解放漢城以後,高興的仰天長嘯,並寫下“五十七載猶如夢,舉國淪亡緣漢城,龍遊淺水勿自棄,終有揚眉吐氣天”的詩句,足可見其內心的激動。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薩鎮冰看來,這是中國千百年來第一次被曾經的仆從國所打敗,究其原因,是因為日本人學習了西方的思想和制度。

  從此以後,中國人再無自信可言,再不敢自欺欺人,直到57年後,誌願軍在朝鮮戰場上大敗聯合國軍,中國又重新回到了世界民族之林。

  除了制度和文化上的自信以外,抗美援朝的勝利還給中國帶來了另一個非常重要的收獲,就是蘇聯援助給中國的156個工業項目。

  作為曾經擁有“世界工廠”稱號的美國人,基辛格比任何人都清楚這156個項目援助的重要性,它意味著中國可以借此構建一個完整的工業體系。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一個獨立且完整的工業體系,是一個國家走向富強的必備條件。

  二戰時期,美國可以在珍珠港事件導致太平洋艦隊幾乎全軍覆沒的情況下,僅用不到一年的時間,就重新組建了一支擁有幾十艘航空母艦,上百艘戰列艦、上萬架戰鬥機的強大艦隊,靠的就是國內強大的制造業。

  “文化自信和制度自信,以及能夠建立完整工業門類的前提條件,這是中國在抗美援朝取得勝利後獲得的最重要的兩個東西,這兩點保證了中國在精神上和物質上崛起的條件。”在《論中國》書中,基辛格這樣寫道。

  除了這兩個因素外,抗美援朝對中國外交層面的影響也不小。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聯合國會場上,當伍修權將軍代表新中國首次出現在國際外交場合,痛斥以美帝國為首的西方列強在朝鮮犯下的戰爭罪行,國際社會第一次聽到了來自古老東方的聲音,他們驚訝的發現,中華人民共和國,似乎和清朝有著本質的區別。

  也是在朝鮮戰爭結束之後,中國的外交開始走向獨立自主,作為東亞一支不可忽視的力量,中國用實力向世界證明了自己的地位。客觀上,這也為中國後來重回到聯合國安理會打下了基礎,否則,一個弱小的國家,又怎麼能坐上聯合國五常的位置?

  在整個朝鮮戰爭期間,蘇聯其實並沒有正式下場,雖然他們派遣了不少飛行員在米格走廊痛擊美空軍。但在官方層面上,蘇聯從未承認自己參與了朝鮮戰爭,那麼,基辛格是基於什麼,才會說蘇聯是在一場自己從未參與的戰爭中成為最大的輸家呢?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其實,蘇聯雖然並未直接參與朝鮮戰爭,但是朝鮮戰爭的爆發卻和蘇聯脫不開關系。早在1949年,蘇聯高層就有意鼓動金日成攻打南韓,統一朝鮮半島。

  為此,蘇聯方面幫助朝鮮訓練軍隊,大量的新式武器優先發放給朝鮮人民軍,在1949到1950年這一年時間,朝鮮人民軍的武器裝備甚至比大部分蘇軍的裝備都要好。

  蘇聯之所以鼓動金日成發動戰爭,除了想清除美國在朝鮮半島的勢力,希望借此統一朝鮮半島,進而威逼日本,把美國的影響力趕出亞洲範圍以外。還有一個更深層次的原因,則是蘇聯希望把朝鮮扶持起來,用以牽制中國。

  一直以來,蘇聯都自詡為社會主義陣營的老大哥。礙於實際情況,當時的社會主義陣營國家也的確以蘇聯馬首是瞻,可是這個情況在新中國成立後卻發生了改變。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在蘇聯眼中,中國不僅在人數上超過蘇聯,毛主席及新中國政府表現出來的獨立自主,也讓斯大林感到不安。為此,斯大林希望扶植起朝鮮,讓中國陷於和朝鮮的內耗,而蘇聯則借此穩居“老大哥”之位。

  金日成是個成熟的政治家,當蘇聯慫恿金日成發動戰爭時,金日成在1950年6月初的時候還是頂著蘇聯的壓力來到了中國,並和毛主席商量了此事。

  後來,盡管毛主席告誡金日成美國可能會出兵朝鮮,但是金日成還是頂不住蘇聯的壓力,開始了朝鮮戰爭。之後的發展如毛主席的預料一樣,美軍仁川登陸,朝鮮人民軍被瞬間擊潰。

  這個時候,作為這場戰爭的始作俑者蘇聯,斯大林卻在此時退縮了。金日成一再催促蘇聯出兵援助,斯大林卻一拖再拖,就是不願意派兵進入朝鮮。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因為在此時,蘇聯與美國在歐洲,尤其是在兩德前線的交鋒也到達了極限,蘇聯的底蘊畢竟還是不如美國,此時的蘇聯根本不敢兩線作戰。

  蘇聯在朝鮮戰爭上的退縮,不僅讓朝鮮,也讓其他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開始重新思考一個問題:“如果有一天,我被美國侵略了,老大哥會為了我出頭嗎?”答案令人不寒而栗,因為此時它正在朝鮮半島上演。

  最後,中國不顧國內還在大規模剿匪的現狀,為了東北的安全,毅然決定出兵朝鮮。此時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國家,包括朝鮮能夠想到,看起來就像個“叫花子式的軍隊”(麥克阿瑟原話),竟然能夠在正面戰場擊敗美國。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朝鮮戰爭帶給蘇聯的打擊是根本性的,蘇聯本來想扶持朝鮮牽制中國,可中國卻取得了抗美援朝的最終勝利。此時,在社會主義陣營中,中國的影響力和地位甚至一度和蘇聯平起平坐,這大大出乎了蘇聯的預料。

  因為有朝鮮的前車之鑒,此後,東歐所有的社會主義陣營的國家都不肯再傻乎乎的當蘇聯的馬前卒。這直接導致了在冷戰中,蘇聯要花費巨大的代價維持華約同盟的成立,可即便這樣,華約內部也還是人心不齊。

  基辛格老先生的一番分析,鞭辟入裏,以外交為主線,串起了朝鮮戰爭時期的國際風雲。盡管立場不同,但是我們仍然能夠感受到那個時期,我們的先輩們所面臨的困難,如履薄冰,篳路藍縷。2011年基辛格重評朝鮮戰爭:中國是最大贏家,最大輸家則是蘇聯

  七十年之後,當今天的國際局勢再度面臨大變局之時,看著日薄西山,陷於黨政的美國,又不知道基辛格老先生作何感想。

  對於基辛格老先生在抗美援朝一事上的看法,屏幕前的你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

  1. 抗美援朝.百度百科.

  2. 軍事科學院軍事歷史研究所著. 抗美援朝戰爭史[M]. 軍事科學出版社, 2014.

  3. 《麥克阿瑟回憶錄》.(美)道格拉斯·麥克阿瑟(DouglasMacArthur).上海譯文出版社.1984.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