軍閥劉鎮華,數次出賣朋友謀得高位,晚年被嚇瘋,父母墳墓被掘
閱讀此文前,誠邀您點擊一下“關註”按鈕,方便以後持續為您推送此類文章,同時也便於您進行討論與分享,您的支持是我們堅持創作的動力~
文|小情歌
編輯|t
在我國近代史上,清末民國時期是最濃墨重筆的時代,這是軍閥割據各地的勢力錯綜復雜,當然湧現出了多位英勇人物。
在抗戰時期豫陜兩省可是重要的戰略之地,民國時期劉鎮華在這兩個省份,可以算是具有重大影響意義的人物。
(民國軍閥劇照)
不管是過去還是現在,求榮賣主、忘恩負義之徒,最終都無法得到好下場,劉鎮華便是這樣的一個人物,他憑借著這樣的做事風格,在那一時代獲得了短暫的榮華富貴。
你永遠無法想象,一個人為了達到自己的目的會低劣到何種程度,劉鎮華為了謀取想要的高位賣友求榮,但也正是因為壞事做盡導致晚年淒涼。
直到現在在河南還有陜西一帶,提到劉鎮華依舊有人能細數出他的多項惡行,因此他也被大家稱為屠夫軍閥,那在他的身上都發生了哪些故事呢?
(劉鎮華)
1883年劉鎮華出生於河南鞏縣,他的家境還算優越,父母從小很支持他去讀書,劉鎮華頭腦也很聰慧,不負眾望還考上過秀才。
他算是趕上了清朝最後一次科舉,在清朝被推翻之後,劉鎮華輾轉來到了北洋優級師範學堂,畢業後回到了開封。
在那一時代,有學識之人必定會得到重用,劉鎮華回到家鄉成為了中州公學的庶務長,這讓他有了一份體面的工作和穩定的收入。
(張鈁)
可他卻並不安分,他是那種典型的小人性格,對上司阿諛奉承,還加入了同盟會,這時他也意識到了職位的重要性。
辛亥革命爆發後,他與石巖等人投靠到了張鈁的麾下,自此他跟著隊伍四處與清軍作戰,當推翻了清政府之後,憑借著自己的三寸不爛之舌,他獲得了張鈁力薦,成為了一支隊伍的統領,這支隊伍也就是之後的鎮嵩軍。
就此之前的一個不起眼小文官,成為了鎮嵩軍的統領,手下有3000余人鎮守玉溪22個縣,但這支隊伍中的成員大多都是土匪出身。
(民國軍閥劇照)
這群人極其不好管理,軍紀從來就沒有遵守過,時不時的還會去騷擾百姓,在當地可謂是胡作非為,劉鎮華成為了當之無愧的土匪頭子。
可以說劉鎮華的成名,離不開張鈁的幫助,但他並沒有心存感,而是為了獲得高位兩次出賣張鈁,這也暴露了其本性。
當獲得了兵權之後,劉鎮華風風光光的帶著這3000人馬回到了洛陽寶豐一帶,但這支隊伍並非正規軍出身,所以被當時的豫督張鎮芳處處刁難。
(劉鎮華莊園)
張鎮芳深知劉鎮華的為人,也知道這支隊伍是由土匪組成,在民間的口碑不好,於是便在鎮嵩軍的糧餉上做了手腳,給該隊伍斷糧。
這時袁世凱坐上了高位,為了肅清混亂的社會風氣,各個地區開展了剿匪行動,劉鎮華手下的無疑就是一個定時炸彈。
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劉鎮華便想獲得張鎮芳的信任,於是他撒謊稱這次是奉張鈁之命,率軍回到這裏來剿匪的,其實是借機謀取豫西。
(1913年3月,孫中山與黃興等人在上海橫濱正金銀行內商討反袁問題)
張鎮芳對於此事半信半疑,並沒有完全相信劉鎮華,張鈁不知道劉鎮華在背後的這些小動作,對其依舊是深信不已。
1913年第2次革命爆發,當時以孫中山為首的革命誌士開始正式討伐袁世凱,為了壯大自己的隊伍,孫中山秘密通知張鈁還有劉鎮華反袁計劃。
這給了劉鎮華出賣張鈁的第2次機會,在收到這一消息之後,他馬不停蹄的找到了袁世凱,將此事全盤突出。
(袁世凱)
而且在路上堵截了給張鈁送信的人員,這一消息張鈁並沒有收到,袁世凱獲得消息之後,便將張鈁軟禁了起來,劉鎮華因為此事獲得了袁世凱的信任與重用,成為了陸軍少將。
1917年護法戰爭的爆發,又給劉鎮華帶來了上位的機會,由於他解了西安之圍,成為了陜西省省長,這時他手中的權力更大了。
在有了實權之後,他並沒有想著如何去造福百姓,而是不斷的去搜刮民脂民膏,由於當地多個縣出產鴉片,所以他廣征煙稅,這讓他的錢包鼓了起來。
(鎮嵩軍劇照)
在這期間,他先後將晉國軍以及北元軍的一些殘余勢力收編,鎮嵩軍擁有了12個隊伍,人數發展到了六七萬人,這也讓劉鎮華成為了一代軍閥。
1933年劉鎮華成為了豫鄂皖邊區清鄉督辦,當時他與徐源泉還有上官雲相等人的部隊相熟,對方還以為他也是反蔣的一份子。
殊不知劉鎮華是當面一套背後一套,他在中原大戰時已投靠了蔣介石,將幾人密謀的反蔣行動,全都通過蔣介石的秘書楊永泰,告知到了蔣介石那裏。
(楊永泰)
也正是因為如此,劉鎮華得到了蔣介石的信賴,之後還成為了安徽省政府主席,平日裏更是與楊永泰互以兄弟相稱。
眼看他的仕途是越走越高,可在1936年,楊永泰被刺身亡的消息傳到了劉鎮華的耳中,這讓他惶惶不可終日。
對於楊永泰的死他是猜測萬分,在他看來楊永泰可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除了蔣介石之外沒有人敢殺他。
既然蔣介石對此人動了殺心,那自己與楊永泰日常交好,很可能也成為了蔣介石的眼中釘,這讓他十分恐懼,在這種精神折磨之下他徹底被嚇瘋。
(民國軍隊)
自此劉鎮華的職位被他人取代,在抗戰開始後,他們一家為了躲避戰爭逃往了西安,但在此之前他曾帶兵圍困西安,最終造成城內五萬余軍民餓死。
沒想到他又逃到了這裏,當地群眾得知這一消息之後義憤填膺,紛紛揚言要活捉劉鎮華,他的家人也頓感不妙,於是連夜逃跑了。
抗戰結束之後,劉鎮華一家人才回到了開封,開封第2次解放之前,他和他的弟弟又逃到了臺灣。
(劉鎮華莊園)
經過多年的抗戰和內戰,全國迎來了大解放,這時鞏縣的群眾,想要找到劉鎮華報當年的仇,無奈人家一家已經跑到了臺灣。
為了泄憤群眾最終把劉鎮華父母的墳墓挖開,讓老兩口曝屍荒野,這真的是應了那句話,孩子惹下的禍由父母來償還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