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7年李仙洲被抓,12年後才交代一個秘密,周總理稱道:大功一件
讀此文前,麻煩您點擊一下“關註”,既方便您進行討論與分享,又給您帶來不一樣的參與感,感謝您的支持!
1947年,李仙洲在萊蕪戰役中狼狽被捕,後被轉入北京功德林監獄進行改造。在此期間,李仙洲為了減刑,幾乎將所有罪行都和盤托出。但在他的心中,卻一直有一個問題沒有向我黨交代清楚。
當他看到昔日的老師周總理時,便再也忍不住將這個問題說了出來,沒想到周總理聽了之後非但沒有生氣,反而對李仙洲豎起了大拇指,連說這是一件大功勞。
那麼李仙洲所說的問題到底是什麼?周總理又為什麼說是大功勞呢?
當年在國共一致對外,共同抗日的時候,作為蔣介石的心腹大將,李仙洲一直秉持著蔣介石的抗日政策:“消極抗日,積極反共”,做出了很多傷害共產黨的事情。
就在1941年,李仙洲部隊在與一萬多名日軍對戰中,連連失利,陣地一再失守,最終還是我方新四軍前去協助李仙洲抵抗日軍的掃蕩,並且還大獲全勝。
沒想到李仙洲竟然恩將仇報,在緩過氣之後將矛頭對準了我軍,試圖奪取我軍所占的城池,雖然最終李仙洲失敗了,但也使得新四軍蒙受了很大的損失。
還有一次,李仙洲來到山東抗日,在當地駐守的八路軍戰士對他表示了歡迎,還為他提供向導,給養,甚至還共享了從日軍那裏獲得的情報。
然而我軍的好心被李仙洲當成了驢肝肺,他居然懷疑我軍不懷好意,於是采取了集團戰術來對付八路軍,捕殺了當時很多的抗日軍政人員,李仙洲的這番作為嚴重傷害了兩黨之間的感情。
當時正是全民抗日的關鍵時刻,我軍只能打碎牙齒往肚子裏咽,最終選擇共同抗日。
然而李仙洲的所作所為讓當地的老百姓怨聲載道,紛紛為共產黨鳴不平,蔣介石聽說了之後隨後將李仙洲調到抗日前線,也就是在這段時間,李仙洲逐漸成熟了起來,也看到了國民黨軍隊的種種弊端。
李仙洲說過這樣一句話,國民黨將領不和、軍民不和、黨政不和,而這種種不和,李仙洲絕對是感同身受。解放戰爭時期,李仙洲就是因為這個,才被我軍俘虜。
1947年的萊蕪戰役中,李仙洲所率領的五六萬人在三天內被我軍全殲,在這艱難時刻,他苦苦哀求頂頭上司王耀武拉他一把,結果王耀武卻直接將他送入了我軍的包圍圈。
事後,王耀武還對李仙洲冷嘲熱諷:“五萬多人三天就被消滅了,我就是放五萬頭豬,共軍抓三天都抓不完。”
本來李仙洲全軍覆沒,狼狽被俘就已經讓他“名揚天下”,而王耀武“五萬頭豬”的比喻也讓李仙洲更加出名了。
事實上,萊蕪戰役慘敗,作為國民黨第二綏靖區司令長官的王耀武至少要負一半的責任,然而他如今卻把這口大鍋狠狠的扣在了副司令長官李仙洲的頭上。
而李仙洲實際上並非十惡不赦之人,當年他參軍的初心就是保家衛國,並不是為了打自己人,只是錯誤的跟隨了蔣介石,這才釀成了大錯。事實上,李仙洲在抗日戰場上立下過赫赫戰功,是出了名的抗日英雄,這一點,我們中華兒女自然也不會忘記。
李仙洲出生於1894年,那時正值甲午中日戰爭時期,國家處於風雨飄搖之際,巨額的賠款讓本就積弱積貧的國家更加千瘡百孔,老百姓的生活自然也不好過。
而李仙洲命更苦,少年時期父母就去世了,成了孤兒之後,生活的困苦和國家的恥辱讓李仙洲從小便立誌要解救國家於危難之際。
後來李仙洲獨自離開了家鄉,先是在濟南武術傳習所苦練武功,後又在上海大學社會系、陸軍大學將官班學習文化,成為了文武雙全的人才。
李仙洲真正走上革命是在1924年,當時的李仙洲已經30歲了,屬於是大器晚成。他在好友孟民言的介紹下加入了國民黨,後來又報考了黃埔軍校。
說起他進入黃埔軍校之路也是十分坎坷的,當時他先是在國民黨齊魯書社報名,然後到上海孫中山先生的家中參加初試,最後又到廣州正式考試。
當年山東報名的考生僅錄取了9個人,而李仙洲就是其中一個,此外李玉堂、李延年也在其中,後來他們被稱為黃埔一期“山東三李”。
黃埔軍校畢業之後,李仙洲被任命為國民革命軍教導第一團排長,後來又參加了北伐戰爭,期間還負責了蔣介石的警衛工作。
在蔣介石看來,李仙洲屬於是根正苗紅,沒有任何背景,也就可以更好的拿捏。
李仙洲聰明機敏又善謀略,在北伐戰爭時屢建奇功,數次升遷。先後被授予陸軍少將,陸軍中將軍銜,深得蔣介石的喜愛。
1937年,抗日戰爭全面爆發,李仙洲先後參加了庸關抗戰、忻口會戰、徐州會戰等大大小小12次會戰。在此期間李仙洲戰功卓越,多次負傷。在忻口會戰時,李仙洲還差點命喪黃泉。
當時李仙洲率部趕赴華北前線察哈爾省懷來縣康莊阻止日軍進攻,最終以死傷2000余人的代價,大舉殲滅了日軍隊伍。李仙洲更是不顧危險親赴一線指揮戰鬥,所有官兵們因此士氣大增,所向披靡,奪回了我方多處陣地,趕走了日軍。
但李仙洲在前線視察軍情的時候,卻不幸被日軍的狙擊手一槍擊中,隨後倒在了地上。
李仙洲平日裏親和待人,與全軍將士同吃同睡,深得軍心。士兵們看見首長倒在血泊中,全都不顧生死,冒著猛烈的戰火,像瘋了一樣,前仆後繼的上前將李仙洲從戰場上擡了下來,直接擡到了陣地醫院,足見李仙洲有多受部下的愛戴。
事實證明,李仙洲的確是命大啊,當時子彈打過來的時候,他正好是在呼氣,肺葉呈現萎縮的狀態,子彈是從兩葉肺中間穿過的,若是在吸氣的時候被擊中,恐怕就沒命了,所謂將軍百戰死說的也就是如此狀況了。
李仙洲身體恢復之後,又趕赴抗日戰場,為抗日戰爭的全面勝利貢獻很大的一份力量。抗日戰爭結束後,李仙洲被派往濟南任職,擔任第二綏靖區副司令長官,不久之後李仙洲在萊蕪被我軍俘虜。
李仙洲被我軍發現時正躺在一處山溝裏,身上穿著普通老百姓的衣服,左腿還在不住的流血,彼時已經奄奄一息,我軍為其包紮了傷口,救了他的命。但是李仙洲當時只說自己是一名普通士兵,想要以此蒙混過關。
最後還是韓練成向我軍提供了情報,這才將李仙洲揪出來,韓練成是我軍安插在李仙洲身邊的地下黨成員。我軍得知李仙洲的真實身份之後,打算即刻對他做思想工作。
我軍在與李仙洲談話的時候,俘虜中很多李仙洲的親信,都是將校級的軍官,全部都站在李仙洲的身邊,擔心我軍會對李仙洲不利,可見他真的深得軍心。
而我軍對於俘虜向來優待,並沒有為難李仙洲一行人,後來陳毅元帥還特地去看望李仙洲,並且交代炊事員,李仙洲是山東人,愛吃餃子,想吃什麼就給他做什麼。
之後李仙洲等60多名高級戰俘先是被關在哈爾濱的東北戰犯管理所,後來又被轉移到北京功德林戰俘管理所。
1959年,李仙洲作為戰犯代表與周總理會面,李仙洲對此非常激動,事實上周總理與李仙洲是老相識,當時李仙洲在黃埔一期的時候,周總理擔任黃埔軍校政治部主任,可以說周總理是李仙洲的老師。
李仙洲看著周總理,支支吾吾的表示:“總理,我還有一個秘密沒有交代。”
李仙洲說:“之前我還辦過一所國立二十二中學,跟黨爭奪了青年。”
周總理聽了後哈哈大笑:“好啊,這是一件大功勞啊!”
原來1941年的時候,李仙洲在安徽阜陽,看到淪陷區的很多青少年都無家可歸,無書可讀,便起了惻隱之心,創辦了一所中學,專門收容那些因戰爭流亡的青少年,不僅教他們讀書,還提供吃喝住。
後來隨著學生越來越多,李仙洲手中的銀錢根本無法維持學校的開銷,他就找到當時的教育部長陳立夫幫忙,將私立中學改為國立二十二中學,有了政府的財政支持,這所學校得以順利辦下去。
1960年,因李仙洲表現良好,被周總理寫到了功德林第二批獲赦人員的名單裏,隨後回到老家山東歷任省政協秘書處專員以及常務委員等職位,為新中國的建設添磚加瓦,貢獻了自己的一份力量。
後來李仙洲還被周總理請回來勸服功德林監獄的釘子戶黃維,因為黃維一直不認罪,周總理希望李仙洲能夠以黃埔老大哥的身份來勸導黃維,在李仙洲的勸說之下,黃維終於完成了最後的改造。
1988年10月22日,李仙洲在濟南病逝,享年94歲。李仙洲這一生的功與過猶如鏡花水月,而打過多少仗,領過多少兵,他從來不與人提起。
唯獨所創辦的這一所學校,一直讓李仙洲引以為傲。他時常跟後輩和老戰友提起這件事,一再的說明國立二十二中學出了多少名教授,出了多少大學校長,可見這件事情在李仙洲的心裏有多麼大的分量。
“知錯能改,善莫大焉”,李仙洲的功與過就留給後人來評價吧。
對於李仙洲的功過,屏幕前的你又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