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科狀元張曉勇:清華畢業5年後回鄉做保安,每月工資只有5000元
有人考上了清華,有人烤上了地瓜。
張曉勇就是為數不多的“傻子”,可當做出選擇背後的原因曝光,鄙夷之聲盡消,又是為何?
“弟弟,快回家看看吧,咱爸生病了”。
二姐的這一通電話,讓張曉勇忙不疊的向公司請假,他以為只是回家探親,未料這一走,竟是直接跟年薪20萬的好工作告了別。
家裏不只有張曉勇一個孩子,大家商量一致後,也是決定給父親請個護工照料,但父親始終呢喃的“曉勇”,捆住了他回廣州的手腳,他決定留下來,照顧父親。
所有人都覺得張曉勇瘋了,因為他能走出農村,真的很不容易。
家境只是貧困的一部分,壓垮張家的,是嗷嗷待哺的姐弟三人,飯要吃,學要上,幸好,張曉勇自幼的成績,就是極好的。
如果說開篇只是優秀,進入高中的張曉勇才是真正將天賦釋放,理科課程幾乎次次滿分,語文和英語雖是其他科目的“弱項”,成績卻居於平均分之上。
1991年,只有17歲的張曉勇成為了湖南省長沙縣的理科第一名,也在金秋九月,成為了清華大學的大一學生,攻讀的專業,是最喜歡的生物。
人才的集結地,沒有淹沒屬於張曉勇的光芒,立誌做出科創成績的他,不僅屢拿獎學金,竟還讓學校為他專門成立了一個學術研究小組。
從大學畢業是1996年,拳拳償還父母養育之恩的野心,卻被現實絆了個跟頭。
他原本的計劃是在科研部門繼續做研究,但是相關單位人才已經飽和,涉世不深,張曉勇並不想去與從事其他專業的工作,於是他把目光投向企業,優秀的專業北京吸引了不少橄欖枝,張曉勇也很快做出了自己的最終選擇——一個廣州合資的日化企業。
培訓期一年,張曉勇挨了過去,可他怎麼也想不到,出來分配工作,屬於自己的會是客服部的小工。
清華大學的頭銜好像沒有發揮含金量,專業未能發揮用武之地,張曉勇卻偏要證明“是金子在哪都會發光”,五年,他從普通小工熬到經理,年薪達到20萬。
再奮鬥幾年,他就可以用攢下的錢在廣州付個房子首付,可父親的幾聲呢喃,就讓他決定將這數年的努力付之一炬。
當被詢問到是否考慮清楚,張曉勇的回答只有一句“父母在,不遠遊,他養我小,我應當養他老。”
縣城很好,陪在父母身邊的張曉勇更是甘之如飴,唯一不好的,只是匱乏的就業崗位。
堂堂一個清華畢業的高材生竟然找不到工作,這說出去怕不是要被人笑掉大牙,而這卻是張曉勇所經歷的。
幾經輾轉,張曉勇成為了長沙馬王堆陶瓷市場的一名保安,月薪只有兩千。
與之有著異曲同工之妙的,是北大賣豬肉的陸步軒,他自稱“最早脫下長衫的孔乙己”。
他在1985年考上北大中文系,原以為搭上的成功之翼很快成一場空,十幾年的摸爬滾打,換得的是一屁股外債。
20萬壓在陸步軒的身上,他覺得自己的人生到這可能就算完了,是妻子對他說“豬肉鋪投資比較小,盈利比較快,你要不要試一試?”面子在生活面前失了用武之地,陸步軒褪去北大學生的頭銜,戴上了豬肉鋪老板的帽子。
一等的貨源加上實在的價格,讓豬肉鋪的生意越發紅火,生意一般的時候,陸步軒每天的銷售額也能達到16頭豬。
這是一個相當恐怖的數字,劈開生活的荊棘,陸步軒在2008年再迎新生,他與校友陳生一拍即合,兩人在次年8月開辦“屠夫學校”。
安穩的生活是陸步軒的不喜歡,2016年他創立了屬於自己的土豬品牌,2019年,公司的年銷售額就足足有18個億。
明明可以當董事長,卻讓賣肉貫穿了自己的余生,脫下的是長衫,未曾隕落過的卻是對生活的向往,幾十年的人生跌宕起伏,終於讓陸步軒獲得了社會的認可,但這次都是次要的,折騰之中,他最豐盈的,其實是自己的精神。
張曉勇雖然沒有大富大貴,他卻依舊是“人上人”,留住了自己最為重要的東西——父母。
他總能想起幼時母親對自己所說的一句話“大男人應該誌在四方,不安鍋碗瓢盆”,可鍋碗瓢盆從來沒有錯,夢想與現實交織,安於現狀從來都不是一個應該被否定的選擇。
陸步軒賣豬肉的時候,很多人說他墮落,大獲成功之後,“大智若愚”又成了輿論一致,誰又敢保證,張曉勇永遠只會是一個保安?
因為在真的決定從事這份職業之後,張曉勇同年就拿下了物業管理的資格證書,每天上班都會對小區巡邏一遍,遇到事情總會一件件的去處理,2022年就成了市場的物管客服部主任。
人人皆說上班的精神內耗遠超身體上的疲累,可當真的有人幹一行愛一行的時候,自己做不到卻又多愛指指點點,只是遵從自己的本心,張曉勇又做錯了什麼?
2011年媒體曾經報道過北大的一名研究生,他確實沒有辜負自己的高學歷,得到了一份很好的工作,但他卻對辛辛苦苦幫自己帶孩子的父母非打即罵,這樣的人又真的比保安張曉勇“高貴”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