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博主:EmotionalEmotional 11-18 218

  在古代相對落後的鑄劍條件下,“以身殉劍“的方式在一定程度上確實能提升兵器的“靈性”,這一切源於古人的信奉和迷信。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在中國古代,古人為了能夠鑄造好劍,有時便會采用“以身殉葬”,代表人物有春秋戰國時期的歐冶子和其女婿女兒幹將莫邪,幹將妻子以身殉劍,得以鑄成“幹將莫邪”雌雄雙劍。

  我們也知道,在中國古代較早時期,還沒有火藥誕生時,中國處於冷兵器時代。在人類社會發展早期,還沒有兵器一說,但隨著部落之間矛盾的升級,逐漸發展成戰爭形態。

  兵器隨之出現,最早的兵器是由耕作、狩獵使用的勞動工具演變而成。在原始社會、奴隸社會、封建社會時期,冷兵器成為戰爭中必備之需,為此兵器開啟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兵器從低級到高級、單一到多樣、繁雜到統一,不斷發展完善,如從最早的石木兵器發展到銅兵器、在發展到了鐵兵器。一把優良的冷兵器在古代戰爭中有著很大的優勢。

  不僅能夠提升個人戰鬥力,還能左右勝利的天平。如戰國時期,秦國鑄造的秦弩,不僅射程遠、還能做到零部件互換,遠勝於他國弓箭,在敵軍未近身拼殺之前,便能遠距離對敵人殺傷。

  在石木兵器時代到銅兵器時代的過渡時期,冷兵器“劍”隨之誕生,由金屬鑄造,為長條形,前端尖,後端安有短柄,兩邊有刃,乃短兵之祖,近搏之器,在中國古代,劍為古之聖品,至尊至貴。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至此,劍作為常用的冷兵器迎來了一個漫長的發展過程,為此有了鑄劍術(古代鑄劍過程大致分為五步:制範(供澆鑄用的型範)、調劑(金屬比例)、熔煉、澆鑄、鑄後加工),也有了鑄劍師這一職業。

  世間第一把劍為軒轅劍,為黃帝所鑄,而黃帝也成為鑄劍師的鼻祖。自黃帝至東周,鑄造劍所用的原料多以青銅為主,一般由銅、錫合金冶煉制作。青銅劍的鑄劍關鍵在於冶煉時在銅中加適量的錫,錫少了,劍太軟;錫多了,劍硬且脆易折斷。

  到了春秋時期,鑄劍迎來了一個大發展時代,也誕生了許多著名的鑄劍師,如:歐冶子(中國古代鑄劍鼻祖)、幹將莫邪、徐夫人(男性,荊軻刺秦王所用匕首鑄造者)、風胡子等。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歐冶子所著名劍有:湛盧、純鈞、勝邪、魚腸、巨闕、龍淵(龍泉)、泰阿、工布,皆為名劍,幹將(師從歐冶子)和莫邪(歐冶子之女)所鑄有“幹將莫邪”。

  《吳越春秋》記載:幹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以鑄鐵劍。三月不成。莫邪“斷發剪爪,投於爐中,使童男童女三百人鼓橐裝炭,金鐵乃濡,遂以成劍”。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傳聞幹將莫邪為吳王鑄劍時,幹將采五山之鐵精,六合之金英(泛指:五山為五嶽,六合指東南西北上下六方尋來的鐵料),以鐵鑄劍。幹將勤勞鑄劍,妻子莫邪溫柔的在旁為幹將扇扇子,擦汗水。

  時間流逝,三個月轉瞬即逝,但劍始終沒有鑄成,為此幹將開始嘆氣、妻子莫邪流淚,而原因在於尋來的金鐵之精無法融化,以至於在第三步後熔煉時無法完成,只要鐵精一直無法融化,劍就一日無法鑄成。

  但劍始終無法鑄成,難以向吳王交代,於是莫邪瞞著丈夫幹將,從劍爐壁上縱身躍下,以身殉劍,幹將只聽到妻子最後的聲音“幹將,我沒有死,我們還會在一起…”,最終鐵水融化,劍順利鑄成,得一雄一雌,取名為“幹將莫邪”。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用現今的眼光來看,原因在於當時鑄造冶煉兵器多用木炭燃料為主,鑄劍師使用木炭冶煉時,在相對密閉的風箱爐子裏,溫度能達到900至1000度,已知純銅的熔點在1083.4±0.2℃攝氏度。

  不過在青銅中加入適量的錫,熔點就會大大降低,只要800度即可,而鐵的熔點在1300度以上(純鐵熔點1538攝氏度),那麼木炭在燃燒時的最高溫度也才約1000攝氏度左右。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在當時有限的條件下,無法燒到鐵熔點的溫度,而煤炭(此碳為煤為原料,非木炭)在宋代以後才大範圍使用,那麼幹將莫邪在熔煉鐵精時,就需要有助燃物才行(我們已知煤是古時的動植物長時間埋在地下,由高溫高壓喜愛,變質等物理、化學變化得到的產物)。

  而人體內含有豐富的脂肪,“以身殉劍”的方式中,人體充當助燃物,可以加速木炭的燃燒,並在燃燒過程中形成碳,而碳能夠使鑄劍爐內的溫度快速升高,從而加快對鐵的融化。

  除此之外,人體中富含的各種元素,而這些元素也是合金形成的重要材料,在燃料時,還會釋放鉻、鋼和鎳等元素,密度遠比鐵要高,可以使鑄成的劍更為堅固且鋒利,最終可能就在客觀上促使劍的鑄成。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不過古人應該並不了解這些,雖然可以用一些牲畜來代替,但古人依然采用“以身殉劍”的方式,源於古人的信奉和迷信,古人認為人是萬物之首,有靈性,所以在古代很長一段時間內可能都相信是人祭起了作用。

  古人認為鑄劍的最高境界就是以身鑄劍,能夠把自己的血和靈魂、靈性註入到劍裏面,認為這樣所鑄造出來的刀劍是非常具有靈魂的,才能夠把劍的威力發揮到最大,但這種說法在現代科學理論中是不存在的。古代鑄劍師為什麼要“以身殉劍”才能鑄造出“神兵”?

  古人用有“靈力”的生物祭祀,來鑄造的劍,屬於一種極其迷信的行為!從古人“以身殉劍”的方式也能一窺古代社會的落後與殘忍。

  文/歷史紫陌閣

  回味更多歷史,下期更精彩。

  謝謝大家的關註和點贊,謝謝大家的支持。

分享到:
The En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