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養貝子鳥的少了,不過有些文化需要傳承
貝子體型小,聲音脆而婉轉,雖然沒有百靈和畫眉那種威武霸氣的站姿,但是唱出的多種叫音,讓人沈醉其中。鳥不大,但是唱功卻十分了得。
不過現在飼養貝子的已經越來越少了,原因也很多,有硬性規定,也有人們喜愛的轉變,不管什麼原因吧,對於傳統的飼養文化還是想留下點什麼。有些鳥雖然不養了,但是很多養鳥的一些經驗卻被人們保留下來,這也算是一種文化的傳承吧。
貝子屬於山雀科,此外常見的還有黑子和點子,前面的文章也給朋友們寫過如何區分這三種籠養鳥。
先說選貝,主要是選擇外觀,因為鳥的口一般是確定幾個音兒,只是看外表根本區分不來。我更看好體型大,胸脯寬,頭大的貝,頭小的一般膛音跟不上。此外眼大又圓看上去有精神,嘴短的不要,羽毛要緊要薄的。另外對於羽毛的顏色,貝子的腹部羽毛有兩種色:偏紅和偏白。個人喜歡選擇偏紅的貝子,感覺音多,聲音更脆。偏白的貝兒優點就是叫起來更衝。不管哪種吧都有優品,只是生長地區不同。
再說說貝子如果飼養。相信談起老三樣大家都不陌生了,玩鳴唱鳥的人都熟悉:玉米面、花生、雞蛋黃。此三樣是餵貝子必不可少的底料,然後根據個人的飼養經驗和習慣不同配上相應的輔料。
我常用的就是配料:螞蚱粉,牛肉粉,綠豆面,枸杞。配的比例也會隨著季節不同而隨時進行調整。春季上膘一般會增加一些蛋白含量高的比如牛肉粉、蚱蜢粉,夏季在飼料裏適當添加綠豆粉,清熱解暑!當然也有喜歡飼料比較固定的朋友,因為飼料不穩可能導致鳥兒消化不適應出現生病的情況。像有的朋友還添加蠶蛹粉,蝦粉,魚粉,胡蘿蔔這類。個人的飼養方法不同,只要是鳥兒適應食物,能健康成長就行,沒有必要做到完全統一。
我個人的認為:如果能根據貝子上性,落性,換毛,換季來進行飼料的配比對貝子更好一些。另外貝子愛吃蟲子,但是不要讓其吃太多,少餵即可。面包蟲相對來說比較便宜,很多養鳥的就會緊著貝子吃。建議不要這樣,尤其對剛下山的鳥。平時每天餵個三四條逗逗性就可以,讓它有種意猶未盡的感覺,讓它看到你就想到能吃到美食,豈不更好。如果怕蟲子的朋友也可以換成核桃仁來引誘貝子進行互動。平時在餵養時也要適當加一些青料,像水果,黃瓜之類也是非常好的。如果鳥在虧膘一定不要給其再加青料。
我們在飼養貝子過程中鳥兒經常會表現出不好的習慣。山雀類的鳥兒在籠養過程中出現的毛病是比較多的了,比如仰頭、翻跟頭、啄籠底的墊布等。
有些朋友經常問我貝兒仰了,這是不是就不好了。其實我覺得,有些習慣養成了就養成了,能改過來固然好,改不過來也無傷大雅!不要太在意別人怎麼議論,很多朋友提出去進鳥友堆怕被鳥友點評缺點覺得沒面子,其實沒必要,自己看著喜歡就好,別人評價別人的,如果自己實在覺得看著心煩不能接受那就提早放了吧。
當然還有一些不可忍受的毛病,比如我一個朋友的貝子經常往水食罐裏叼排泄物。只要有糞便出來就都銜到罐裏,那沒辦法只能打開放生之門了。
最後給大家總結一下自己的養貝心得:
1、養貝不要貪,懂取舍,擇優而養。
2、選貝不但靠眼光,也靠緣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