玩火自焚,本輪巴以衝突,是否會成為內塔尼亞胡的政治墳墓?
如果說目前還有誰能為巴以衝突踩一下剎車的話,唯一能做到這件事的人,就只剩下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
然而不管從哪個角度來看,這位以色列歷史上最右翼、同時也是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理
不僅不會停止對巴勒斯坦的進攻,反而希望這次的戰火,能燒的更久一些
內塔尼亞胡,不僅僅是被利庫德集團裹挾的右翼政客,同時還是“猶太復國主義”核心的,三代傳人
在以色列建國時,能千裏迢迢奔赴應許之地的猶太人,大多都是“根正苗藍”的猶太復國主義者
這些人在日後主導了歷次中東戰爭,以及延續至今的巴以衝突,而內塔尼亞胡的家族,當屬這些猶太復國主義者中間,最為出類拔萃的那一批
內塔尼亞胡
內塔尼亞胡家族,最早來自於俄羅斯帝國治理下的波蘭地區,在蘇聯建立以前,俄羅斯帝國國內生活著全歐洲最龐大的猶太人群體,而落後於西歐各國的俄羅斯,對於猶太人的迫害也同樣是最為頻繁
正因為如此,當猶太復國主義之風吹到歐洲大陸時,俄裔猶太人也聞風而動,二十世紀初,一位名叫內森·米萊科夫斯基的俄裔猶太教高級神職人員,加入了猶太復國主義團體
他代表猶太教核心甚至人員們出訪歐洲與美國,大肆宣揚錫安主義,鼓吹以色列復國
在收獲了英國的支持之後,內森身體力行,帶領全家老小與大量追隨者,來到英國管理的巴勒斯坦托管地,準備在這片阿拉伯人的土地上,一點點拓展猶太人的聚居點
在來到巴勒斯坦之後,脫離了俄羅斯管控的內森,開始要求全家上下都按照傳統的猶太教生活方式生活,內森的第一步,就是將米萊科夫斯基這個斯拉夫姓氏,轉寫為希伯來姓氏
在內森的影響下,他的兒子本錫安將自己的姓氏改為了內塔尼亞胡,而本錫安·內塔尼亞胡,正是當今以色列總理本雅明·內塔尼亞胡的親生父親
1976劫機事件
在內森的影響下,本錫安青出於藍而勝於藍,內森將自己的兒子介紹給了當時的猶太復國主義者領袖澤維·賈鮑京斯基
澤維很喜歡這個年輕人,他任命本錫安為自己的私人秘書,並在本錫安的協助下,成立了多個支持猶太復國主義的準軍事組織
這批軍事組織就包括後來以色列國防軍的前身,也是利庫德集團直系祖先的伊爾貢
本錫安也通過在這一階段的活動,為其兒子在日後飛黃騰達埋下了伏筆,1948年,以色列在贏下第一次中東戰爭後成功立國
而本錫安沒有選擇在新政府中出任高官,而是決定繼續研究猶太教傳統文化,並於1963年舉家遷入美國
本錫安早年曾在美國遊說當權者支持猶太復國主義,他很清楚,能決定以色列生死的人,在萬裏之外的大洋對岸
而他的後代如果想讓以色列站穩腳跟,那麼同美國的密切關系是必不可少的,本錫安一共生育了三個兒子
他告訴三兄弟:你們要在在美國接受教育、學一口流利的英語,結識美國當地的名流,並在獲得美國頂尖文憑後重返以色列政壇
第一次中東戰爭
第四次中東戰爭後,已在美國長大成人的內塔尼亞胡三兄弟回到了以色列,並按照以色列兵役法,加入了以色列國防軍總參謀部的直屬部隊
三兄弟中的長子約納坦·內塔尼亞胡在1976年的劫機事件中不幸身亡,而活過了服役期的二兒子,則繼承了家族意誌,開始領導猶太復國主義者,書寫新的故事
本錫安的二兒子,便是本雅明·內塔尼亞胡,在以色列國防軍的服役期結束之後,憑借著自己出類拔萃的學歷與祖孫三代的人脈,33歲時,他就成為了以色列駐美大使館的主要負責人
作為哈佛大學與麻省理工學院的雙料畢業生,內塔尼亞胡在美國混的順風順水,然而他在美國任職近十年,好的沒學會,壞的卻學了一大堆
在美國的這段時間當中,精通英語的內塔尼亞胡對美國政府的運作體制進行了深入了解
但他學的不是三權分立這種正經東西,而是諸如挑動黨派對立、收取政治獻金以及鼓動手下貪汙受賄的歪門邪道
實際上,這些手段在工黨長期執政的以色列本應水土不服,然而八十年代末的全球劇變,最終將內塔尼亞胡,推向了前臺
以色列總理拉賓
內塔尼亞胡在1988年結束了在美國的任職,作為正統的猶太復國主義者,他意料之中地選擇了右翼政黨利庫德集團,作為自己的政黨
在第五次中東戰爭結束之後,巴勒斯坦與以色列之間的矛盾已經無法調解,此時在以色列的兩個主要黨派中
工黨依然對同巴勒斯坦講和抱有希望,而利庫德集團只想通過某種手段,對巴勒斯坦進行整體消滅
工黨首先出招,1993年,工黨出身的以色列總理拉賓同巴解組織領導人阿拉法特達成《奧斯陸協議》,然而不到兩年,拉賓就死在了極右翼分子的刺殺當中
拉賓之死雖然阻止了巴以兩國的講和之路,但是卻激發了以色列民間對工黨的同情
此時內塔尼亞胡已經成功混上了利庫德集團領袖的位置,看上去年僅46歲的他,是很難在這種背景下通過選舉擊敗人氣正盛的工黨
然而從美國學來的損招在此時派上了用場,在1996年的以色列總理選舉當中,內塔尼亞胡頻繁出招
內塔尼亞胡
他一方面通過持續不斷的鷹派言論,刺激巴勒斯坦解放組織襲擊以色列,來用恐懼支配以色列人選擇對巴強硬的利庫德集團
另一方面,他還雇傭了大量美國顧問,以操縱民意的方式幫助自己在普選中擊敗工黨,以獲得以色列總理的位置,可是此時尚顯年輕的內塔尼亞胡得國有道,但是卻治國無方
成功當選以色列總理後,他既沒有延續以色列經濟的高速發展,也沒能推動巴以之間的和解,不僅如此,他在第一個任期內還爆出出軌傳聞以及貪汙腐敗
1999年,連任失敗的內塔尼亞胡灰溜溜地將總理位置交還給以色列工黨,並讓出了利庫德集團領導人的位置
然而隨著巴以雙方的矛盾激化,巴以問題此時已經無法和平解決,而這,最終成為了內塔尼亞胡,重返政壇的伏筆
工黨的重新上臺並沒有為以色列帶來和平,在持續不斷的巴以衝突下,越來越多的以色列人開始變得極端化
加沙地帶
猶太人的自大與短視以及五次中東戰爭的勝利,令以色列堅信,他們有理由將巴勒斯坦人全部驅逐出巴勒斯坦地區
這樣的想法最終於2001年,把利庫德集團重新帶回以色列執政黨的地位,然而連任失敗,令內塔尼亞胡在黨內威望大減
他已經無法再像八年前那樣,年紀輕輕就輕松獲得利庫德集團領袖的地位,不過內塔尼亞胡很懂得隱忍
他在外交部長與財政部長等位置上兢兢業業地幹了幾年,並在強勢領導人沙龍離開利庫德集團後果斷出擊
重返利庫德集團領袖以及以色列總理的位置,二度出任總理以後,內塔尼亞胡展現出了一些微妙的變化
政治地位的失而復得,令他越來越珍惜自己的地位,再度出任總理的內塔尼亞胡已經不是當初那個陰險的猶太復國主義者,而是為了總理位置,可以無所不用其極的無賴政客
他此時堅信,能讓自己保住黨魁位置的手段,就是盡可能地團結利庫德集團中的極端分子
從第二個任期開始,他對巴勒斯坦建國閉口不談,並加大了對於加沙地區的軍事壓迫
逐漸極端化的哈馬斯組織
在2009年、2012年與2014年,他多次授意對加沙地帶展開空襲,而以色列的攻擊也令哈馬斯統治下的加沙,越來越極端化
哈馬斯的極端化正是內塔尼亞胡想要的目標,因為以色列的外敵越強大,深感不安的國民便越需要一個強硬的政府,那麼他以色列總理便坐的越穩
在這種想法的支持下,2016年的以色列組建了建國以來最為右翼的政府,然而內塔尼亞胡在此時感覺到了騎虎難下
隨著以色列政府右翼色彩的逐漸加重,黨派內部對巴勒斯坦的入侵呼聲也越來越大,而巴勒斯坦人的抵抗也越來越劇烈
對巴勒斯坦人的壓迫,本來僅僅是支持自己連任的手段,可是隨著巴以衝突的不斷激化,衝突隨時有可能轉變為一場新的中東戰爭
作為以色列前財政部長,內塔尼亞胡見證並參與了本世紀初,對以色列國防軍大幅的經費削減
這種經費削減導致以色列國防軍——特別是陸軍的戰鬥力大不如前,2006年在面對真主黨武裝時,聞名天下的IDF居然打出了前所未有的1比1戰損
黎巴嫩真主黨
以色列能不能打,內塔尼亞胡最清楚,然而如果不能維持對巴勒斯坦的壓迫,內塔尼亞胡的總理位置就坐不穩,可如果繼續壓迫巴勒斯坦,以色列一旦軍事失利,那麼自己鐵定要倒臺
賴著不走的內塔尼亞胡決定腳踩西瓜皮,滑到哪算哪,而巴以矛盾最終演變為哈馬斯的全面復仇,如今,到了內塔尼亞胡進行抉擇的時候了
2023年10月初,哈馬斯搶在沙以和談之前,對以色列進行了大規模的導彈襲擊,當收到哈馬斯來襲的消息時,內塔尼亞胡本人的心情是極其崩潰的
作為極右翼政府的領袖,如果不以最強硬態度回應哈馬斯的挑釁,那無異於政治自殺, 但是如果正面回應哈馬斯,內塔尼亞胡自己也不確定以色列國防軍能打成什麼樣
為了保證軍事行動的勝利,他火速組建聯合政府,並第一時間動員了36萬大軍,然而在哈馬斯襲擊以色列的半個月後,以色列國防軍依然沒能全面拿下加沙地帶
在半個世紀前的幾次中東戰爭中,以色列國防軍從戰爭爆發到逼迫對手講和,從來不需要兩周以上的時間
如今巴以衝突已將近一個月,內塔尼亞胡政府依然拿不出任何一個能快速解決衝突的方案